58元陈皮水惹争议 11元白开水费刺痛了谁?

186 2025-07-10 16:59

"先生,我们这里必须点茶水。"服务员面带微笑的这句话,让广州太古汇翠园餐厅的这场普通晚餐,变成了网友"Se7en"难忘的消费体验。当他看着账单上那行"白开水11元"的字样时,手中的陈皮水突然变得索然无味——原来58元买的只是一人份的陈皮,连泡茶的水都要额外付费。这张563.9元的账单照片被po上网后,立即点燃了网友的怒火,有人调侃道:"这白开水是阿尔卑斯山空运来的?"

这场争议背后,藏着餐饮业那些心照不宣的"潜规则"。翠园工作人员的解释听起来逻辑自洽:58元的陈皮水只包含一人茶位费,同桌其他人要么再点一壶,要么乖乖付11元白开水钱。但细想之下却透着荒诞——就像去电影院买了张票,却被告知座椅要另外租赁。更让人啼笑皆非的是包间收费标准:168元茶位费"不限制人数",这算法简直比高等数学还难懂,难怪有网友吐槽:"敢情是喝得人越多,白开水就越金贵?"

翻看翠园全国各店的收费标准,活脱脱就是一本"看人下菜碟"的教科书。成都太古里店大方提供免费白开水,上海环贸店允许一壶茶多人共享,唯独广州太古汇店把收费项目拆分得如此精细。这种"同品牌不同命"的定价策略,不禁让人想起那个老笑话:同样的矿泉水,在便利店卖2元,在酒店卖20元,到了飞机上就成了"尊贵体验"。只是当这种溢价逻辑延伸到白开水上时,消费者的忍耐度显然到了临界点。

市场监督管理局"明码标价就合规"的表态,看似给事件画上了句号,却回避了问题的本质。就像网友"Se7en"的困惑:"我点了58元的陈皮水,难道还要自备开水?"这种将商品拆分成零件收费的做法,本质上是在挑战消费者的常识底线。记得去年某火锅店因收取"蘸料打包费"被骂上热搜,最终不得不道歉整改——消费者反感的从来不是明码标价,而是那些打着"服务"旗号的变相强制消费。

细究翠园的收费逻辑,其实暴露了高端餐饮的生存焦虑。当租金、人力成本节节攀升,直接涨价又怕吓跑顾客,于是各种"创造性收费"应运而生。就像某些健身房把淋浴费单列,或咖啡馆给冰块另计价一样,都是在玩"化整为零"的数字游戏。只是他们忘了,消费者愿意为环境、服务买单,不代表能接受连喝水都要被"割韭菜"。那位服务员说"可以选择不消费",但在"必须点茶"的前置条件下,选择权早已名存实亡。

这场风波最讽刺的莫过于,被收费11元的白开水,恰恰是餐厅最不该吝啬的东西。老广们常说"水为财",讲究的茶楼会给等位的客人先上杯热茶。如今某些餐厅却连白开水都要算计,这种锱铢必较的做派,与岭南饮食文化中的待客之道相去甚远。难怪有老茶客感叹:"一壶陈皮水卖58元没人嫌贵,11元白开水却犯了众怒——餐饮这行当,赚的是手艺钱,伤的是人情味。"

#夏季图文激励计划#夜幕降临,太古汇的霓虹依旧璀璨。餐厅里那壶标价58元的陈皮水,在灯光下泛着琥珀色的光泽。只是不知道下次端上桌时,会不会又多出一项"观赏费"?当消费者开始拿着放大镜审视账单上的每个数字时,损失的恐怕不只是11元白开水钱,更是那份本该温暖的用餐体验。毕竟,谁愿意在一顿斤斤计较的晚餐后,记住的不是美食,而是与服务员斗智斗勇的疲惫呢?

下一篇:王亚平飞天传奇,首位女宇航员引领航天梦,奋发向上感动无数人
上一篇:居民医保卡里到底有没有钱?一文揭秘政策调整背后的保障逻辑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