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新趋势,中国得格外留神

142 2025-09-19 08:10

“墨西哥突然翻脸,50%关税大棒专砸中国车,网友炸锅:这是给美国递投名状?”

消息一出,朋友圈直接刷屏。早上刷手机,我还在揉眼,以为看错了:墨西哥要对中国汽车加征最高50%的进口税,文件已经递到国会,1400种商品列在清单里,520亿美元进口额瞬间悬在半空。哥们直接甩来一句:“这不就是明抢?”我回他:“抢得还挺讲究,只抢没签自贸协定的,美国加拿大欧洲全豁免,专挑中国韩国泰国印度下手。”

先把数字摆桌上。2024年全年,中墨贸易总额1094亿美元,中国是墨西哥全球第二大贸易伙伴,墨西哥是中国在拉美第二大贸易伙伴。我们卖过去的是整车、零部件、电子元件、厨房小家电;买过来的是原油、医疗设备、电气设备。今年上半年,墨西哥一口气拿下中国出口汽车第一名,把阿联酋和俄罗斯都甩在后头。现在可好,新车刚下滚装船,税单直接翻倍,卖一辆亏一辆,谁还发得起货?

墨西哥官方口径挺客气:保护本国战略产业、缩小贸易逆差、替代亚洲进口。听起来像正经经济政策,可国会里执政党席位占得满满当当,投票基本走过场,媒体提前放风“方案稳过”。再看时间表,美墨加协定2026年复审就在眼前,特朗普团队天天嚷嚷“中国借墨西哥当后门”,墨西哥这波操作,时间点卡得准,准得像给华盛顿交作业。

经济学家西勒在推特上直接拆台:一为提高财政收入,二为讨好特朗普。一句话把窗户纸捅破:钱要挣,大腿也要抱。美国那边立刻有人鼓掌,美联社撰文称“墨西哥终于听见我们的担忧”。两边一唱一和,镜头感十足,只剩被排除在自贸圈外的国家原地懵圈。

有人问我,50%到底多狠?简单算笔账:一辆中国紧凑型轿车到岸价1万美元,原来关税20%,交2000美元;现在拉到50%,直接涨到5000美元,多掏3000美元。经销商加价转嫁给消费者,4S店门口海报瞬间换红字:特惠结束,欲购从速。老百姓口袋里的比索没多一张,车价却蹿上天,本土品牌技术还没跟上,想替换也替换不了,最后一起为高关税买单。

墨西哥汽车产业协会数据摆在那:本土产能利用率只有63%,供应链七成依赖进口,其中三分之一来自亚洲。零部件缺口靠中国补齐,整车厂才能维持节拍。现在关税猛涨,成本抬升,工厂若减产,工人轮班减少,工资袋缩水,连锁反应先砸自己脚面。财政确实能收点税,可失业救济也要掏钱,一进一出,真能增加盈余?我自己打问号。

更闹心的是破窗效应。墨西哥开了头,其他想跟美国谈条件的国家可能照抄作业:先拿中国商品开刀,再跑去华盛顿换优惠。韩国、泰国、印度、印尼、土耳其都上了豁免黑名单,谁也不敢保证下一个不跟进。中国商务部9月11日回应:注意到相关报道,将对最终措施进行评估,任何单边加税都会被视作对霸凌主义的绥靖。发言人连用两个“慎之又慎”,警告味已经飘出屏幕。

有人担心,咱会不会无牌可打?其实贸易对抗像打乒乓球,球拍一直在手里。墨西哥需要中国什么?手机通信设备、矿山机械、光伏组件、疫苗原料药,每一样都绕不开中国产能。真到摊牌那天,出口许可证、反倾销调查、技术标准提高,随便哪张牌都能让墨西哥工厂头疼。更别提旅游业,疫情前中国旅客在墨西哥城、坎昆刷卡不眨眼,一旦旅行警示升级,航班座位瞬间空一半,酒店收入跟着跳水。

当然,咱们没把话说死。外交部8月28日就放话:相信有关国家会坚持独立自主,妥善处理相关问题。潜台词很明白:现在回头还来得及,真等反制落下,再谈就难了。企业层面也在动,奇瑞、长城、比亚迪都在墨西哥有布局,有的刚签土地合同,设备还没到港,税消息先炸群。内部评估会连夜开,三条路摆在桌面:一是暂停二期投资,观望税率是否回调;二是转口零部件,先出口到第三国再组装,绕开高税;三是干脆把整车改海运去南美,把巴西阿根廷市场再深耕。每一条路都烧钱,高管们一边掐表一边骂娘。

网上有人喊“立刻断供稀土,让墨西哥没材料造车”,情绪冲顶,可现实没这么简单。墨西哥矿产主要是银、铜、锌,稀土用量靠进口,但来源多样,真断供也得先伤自己企业。理性做法是有理有利有节,先礼后兵。WTO争端解决机制可以走,301调查式反制也能用,再把光伏、电池、电子元件的优惠政策往别的国家倾斜,订单自然转移。墨西哥出口商一旦失去中国大买家,比索汇率先跌为敬,国内通胀再抬头,到时就看当局怎么跟选民解释。

再说美墨加协定本身,美国内部也不是铁板一块。德州农场主需要墨西哥牛肉市场,底特律车企需要廉价零部件,真把墨西哥逼到经济减速,美企供应链同样地震。特朗普再强硬,也拗不过本土游说集团。墨西哥算盘打得精,却可能两头落空:美国优惠没拿到,中国市场先丢,最后落得“赔了夫人又折兵”。

有人把墨西哥比作夹心饼干,一面是美国,一面是中国,谁用力都能捏碎。可地理位置改不了,离美国近是命,离中国远也是命,想在两大市场间左右逢源,却用伤人一千自损八百的招数,怎么看都不像长久之计。老百姓在网上吐槽:“今天加税挡中国车,明天油价涨两比索,后天超市卫生纸缺货,日子还过不过?”

企业界更实际。墨西哥汽车经销商协会已经放话:如果本土给不出替代车型,请国会别把消费者当小白鼠。说白了,生产线升级要钱,技术研发要钱,工人培训也要钱,关税收入能不能覆盖这些成本,谁心里都没底。经济学家测算,若替代进口需要五年以上时间,这五年里物价上涨、供应短缺、就业岗位流失,社会代价远超那点关税收益。

再看中国这边,出口企业已经在做最坏打算。长三角一家汽配厂老板告诉我,他们给墨西哥供货七年,账期45天,信誉一直不错,如今客户紧急来电,要求第四季度订单改离岸价,关税部分各担一半。老板苦笑:“这一半直接吃光利润,不干就丢客户,干了白忙活,真憋屈。”他准备降产能,把工人调去印度生产线,那边刚拿到铃木新订单,正好填空缺。

故事听到这,你会发现贸易战没有赢家,只有早疼和晚疼。墨西哥政府想拿关税当投名状,却可能先被国内通胀反噬;中国企业被逼退出,也能转战南美东南亚,只是时间成本烧得慌;消费者最无辜,车价家电价统统涨,工资却没跟着涨。

局势还在发酵,墨西哥国会投票没正式落地,商务部那句“认真评估”像悬在头上的剑,随时可能落下。接下来几个月,比索汇率、CPI、工厂开工率、失业率,这些数据会像心电图一样跳动,每跳一下都牵动千家万户。

写到这里,窗外夜色已深,手机推送又亮起:墨西哥经济部长说“政策初衷是创造公平竞争环境”。我摇摇头,把屏幕摁灭。公平这词,听起来轻飘飘,真落到关税表上,比一辆SUV还重。

墨西哥会不会在最后关头踩急刹车?中国反制清单里会不会出现光伏、通信设备、医药原料?美国又会拿什么新筹码交换?

你猜,下一步谁先眨眼?

下一篇:美国国会预算主任:特朗普的关税正在加剧通货膨胀
上一篇:从星象看,你的 “意难平” 旧人回归,暗藏这些星座玄机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