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消费才能贴息?贷款申请条件揭秘省500元秘籍
165
2025-08-19
天还没亮,小区门口那家早点摊刚开锅,老张坐在塑料凳子上,手里的油条还没咬一口,电话一通,脸就变了——他侄子刚在加州签了一份新能源基建的合同,昨天还能吹牛,今天直接黄了,八千万美金说没就没了,老板一句话全砍,连个解释都没有。
再往前数两年,这些新能源项目可是美国人的骄傲,政府带头喊口号,风车一排排立起来,太阳能板像镜子一样铺满屋顶,电动车充电桩连环通,环保主义者天天举着牌子在街头呐喊,媒体还吹得天花乱坠,什么“绿色革命”、“未来蓝图”,投资人蜂拥而上,老百姓都以为捡到了金娃娃,连小年轻都觉得这行业有前途,学校开新能源专业,毕业就能进大厂。
风头正盛的时候,谁都抢着入场,学区房都被新能源公司炒热了,家长排着队送孩子学工程学环保,新能源企业请人都不看学历,直接开高薪,连搞餐饮的都改行拉风电线缆,那会儿老张侄子还跟人吹,新能源是美国的谁干谁赚,干得早就是风口,干得慢只能看别人发财。
工地上的工人是最先倒霉的,一夜之间饭碗没了,有的直接撕了合同,有的上网开骂,说自己是“韭菜”,说这帮政客就是拿普通人开刀,网友更是玩梗玩疯了,说新能源就是“高端版大头娃娃”,谁信谁亏,社交媒体上一片吐槽,什么“新能源蓝州冤种”“政客收割机”,大家都不信承诺了,信的都是钞票和后台。
新能源公司内部也是一锅粥,财务部门天天加班结算违约金,法务部忙着写声明推锅,工程师说想走就走,老板还嘴硬说“只是暂时调整”,实际上一半人都在偷偷找工作,连设备商都不敢接单了,怕一夜之间货发出去钱要不回来,整个行业气氛比疫情封城还冷,谁都不敢先动,谁都怕下一刀砍到自己头上。
过去新能源行业是信仰驱动,企业拉着投资人讲梦想画大饼,什么“碳中和”、“绿色地球”,连家长会上都有老师鼓励孩子读新能源,可现在全变了,投资人只认“套餐式割韭菜”,项目能落地就投,不能落地就跑,企业从讲理想到精打细算,能多薅一毛是一毛,普通人想靠行业吃饭,分分钟就被收割,心气儿早没了。
政策层面更魔幻,表面上说要管,出个《价格法修正草案》,说要抑制乱涨价、规范市场,可实际到一线,新能源停了,油气涨价照旧,监管部门查查走个过场,老百姓缴费单上数字只涨不跌,谁都知道规则在变,可没人能左右局势,政策像风一样,一刮就变天,底下的人只能跟着挨刀。
这事对社会影响大,新能源项目停了,直接影响上百万人吃饭,设备厂商、建筑工人、运维人员、上下游企业,个个受冲击,城市本来靠新能源项目带动就业,现在全断了,连带着房市都凉了,买新能源车的人也倒了霉,充电桩停建,电动车主只能抢位置,骂声一片,物业也不管,谁都管不了。
普通人想不被坑,最实际的办法就是盯紧合同,别信政客画的饼,敢给你写进合同的才算数,别随便押身家进新能源,项目落地前别先投资,别信所谓“风口行业”,啥都可能变天,能签短期不签长期,能多问几个律师就多问,别想着捞快钱,保住本金才是王道。
街头巷尾都在议论,新能源这坑,谁踩谁疼,谁信谁哭,大家都学精了,政策没落地前,别动,观望就是活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