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赛杯这碟“小菜”,阿森纳吃得不算轻松但足够稳妥
阿森纳对联赛杯的态度,这么多年看下来,总让人觉得有点微妙。俱乐部上下似乎都默认,这比赛的优先级排在后面,这回碰上布莱顿,也毫不意外地派上了一套边缘球员、预备队和青训小将的混合阵容。最终,球队还是顺利晋级四分之一决赛。
这场面,对于跑了十几年阿森纳跟队的老记者来说,熟得不能再熟了。温格时代就是这样,把联赛杯当成年轻人的试炼场,至于夺冠?那似乎是切尔西、利物浦这些“奖杯收藏家”们才热衷的事。阿森纳上次捧起这个杯,还得追溯到1993年,之后几次进决赛,最后都成了别人的背景板。
布莱顿也不是没在这上面占过便宜,三年前,他们就在酋长球场赢了个3-1,把阿森纳挡在了前进的路上。我翻了下当时那场比赛的首发名单,除了萨利巴,其他人现在基本都不在球队计划里了,这足以说明问题。所以赛前对这场球,期望值真不能放太高。
不过,这场比赛倒也确实有点看头。年仅15岁的马克斯·多曼迎来了他的一线队首秀,17岁的安德烈·哈里曼-安努斯也获得了出场机会。多曼这孩子在场上踢得是真好,无所畏惧,充满活力,光看他的表现就值回票价了。当晚的场上队长梅里诺和被客队球迷狂嘘的埃泽,则像是带着孩子们的“大人”,努力稳住局面。
比赛刚开始那会儿,布莱顿的反客为主还真让人捏了把汗。他们创造了两次绝佳机会,一次是鲁特的单刀被凯帕化解,另一次是齐马斯面对门将直接把球打偏。那几分钟,感觉阿森纳那条在英超引以为傲的防线随时可能被打穿。好在,零封的习惯最终还是保持住了。
僵局直到下半场才被打破,梅里诺一个聪明的脚后跟做球发起进攻,刘易斯-斯凯利送出低平球传中,伊桑·恩瓦内里跟上,一脚低射洞穿了斯蒂尔的十指关。进球之后,阿尔特塔开始了他的常规操作,换上了萨卡、廷贝尔和加布里埃尔这些主力球员上来“收比赛”。
这招果然管用,没过多久,哈里曼-安努斯的射门被门将扑出,萨卡在乱战中补射得手,2-0。这个进球,很大功劳要记在廷贝尔身上,是他不知疲倦的奔跑创造了这次机会。比赛尾声,特罗萨德面对老东家一脚劲射击中立柱,差点就把比分改写成3-0,不过那时候,胜负已分,也没人太在意了。
这是一场典型的“阿森纳式”的联赛杯胜利,过程不算完美,甚至一度有些惊险,但结果是好的。年轻人得到了锻炼,主力球员得到了休息,球队也顺利晋级。对于把主要精力放在联赛和欧冠上的阿森纳来说,这就算完成任务了。现场近六万名观众,大概也是怀着看新人和赢球就行的心态来的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