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国象女子世界冠军赛第三轮 居文君扳回一城
132
2025-07-04
英雄美女意外遇,才子佳人天生一对。
打仗那会儿共患难,和平年代心连心。
将军打仗点子多,女子持家有条理。
夫妻相伴五十年,金婚纪念很正常。
众人举杯共欢庆,愿岁月长久像青松白鹤般不老。
1990年的时候,正好是吴信泉将军和俞惠如夫人结婚五十年大庆,他们的孩子为了庆祝,特意办了个派对。在那个派对上,以前给他们主持婚礼的李雪三将军,专门给他们送上了一段祝福的话作为礼物。
1912年那会儿,吴信泉大将军在湖南平江县长寿街的一个穷苦农民家里呱呱坠地,他小时候上过两年私塾。到了1926年,他加入了平江县的农民协会,后来还进了赤卫队。没过几年,1930年他就成为了一名红军战士。
他打起仗来特别勇猛,每次战斗都抢着往前冲,因此很快就入了党。之后,他一步步晋升,当过班长、实习参谋、连队指导员、团特派员,还做到了军团政治保卫分局执行部部长这些职位。
1933年,第五次跟敌人围剿的时候,吴信泉不幸被一颗飞来的子弹打中,子弹从身体里穿过,离心脏就差那么一点点。因为伤得太厉害,他在后面的医院里被救了足足两个月。
长征结束后,吴信泉马不停蹄地参与了东征和西征的行动,到了1937年1月,他就升为了师里的政治部主任。后来,他还当过688团政治处的副主任、主任这些职位。1938年的时候,687团碰上了大问题,好多人叛逃了。这时候,吴信泉被紧急调过去当了团政委。他一到任就开始整顿,和团长一起带着687团,打了好几场硬仗,像张店、町店、井陉,还有南李村、北李村这些战斗,都赢得了胜利。
1940年那会儿,吴信泉是4纵队第2旅的政委,他带着队伍来到了安徽省泗县的魏营区驻守。巧的是,魏营区的领导们全去县里开会了,所以欢迎八路军的事儿,就落到了魏营区工委委员同时也是妇救会主任的俞惠如肩上。欢迎会上,俞惠如讲了一通特别带劲儿的欢迎话,吴信泉呢,也替部队表了态,说了几句心里话。
会议结束后,俞惠如直接去了部队,想看看他们住的地方怎么样。在院子里头,她碰见了吴信泉。俞惠如先感谢了一番,然后吴信泉就问起她来:“你家里还有哪些亲人啊?你是哪里念的书?啥时候开始工作的?”
听完俞惠如的回答,吴信泉瞪大了眼睛说:“你12岁就开始干活了,现在也就16岁吧!16岁就能管这么多杂七杂八的事儿,上台说话还不用看稿子,说得那么顺溜,真是挺有本事的!”
俞惠如感激地说:“谢谢首长的夸奖,我其实讲得挺一般的。倒是您讲得太精彩了,让我们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有了更深的认识,感觉就像上了一堂生动的政治课。”
部队安顿下来后,政治部宣传队就安置在了俞惠如办公地方的院子里。从小就对唱歌特别着迷的她,一有空就跟宣传队的队友们一块儿练习表演。队友们瞧出她对唱歌的热情,都劝她加入宣传队。
俞惠如心里一下子热血沸腾,加入八路军,既能放声高歌,又能上阵打鬼子,这对自己的成长绝对是个大好事。
然后我就写了份申请参军的报告,没多久就收到了中共苏皖区党委的同意回复,接着就被安排到了第二旅的宣传队伍里。
吴信泉担任第二旅政治委员那会儿,经常跟宣传队打交道,尤其是跟俞惠如,那真是没少见面。一来二去的,他心里头就慢慢对俞惠如有了感情。
吴信泉心里琢磨着该成个家了,于是他就跟二旅政治部主任李雪三聊起了这事儿。
李雪三一听,心里头乐开了花,连忙应声道:“行,太好了,我这就去找她聊聊。”
李雪三碰见了俞惠如,跟她讲了讲吴信泉的事儿,然后说:“吴政委这人,指挥打仗那是一把好手,性格又实在,我挺乐意给你们牵个线,要是你俩能成为革命路上的伴侣,那该多好啊。”
俞惠如一听这话,心里头猛地一震,简单回了句“我得琢磨琢磨”,然后就急急忙忙走开了。
回到家的俞惠如躺在床上辗转反侧,心里琢磨了很多事儿。她真心觉得吴信泉挺让人佩服的,但话说回来,自己现在还年轻呢。再说吴信泉都28岁了,行事还那么直率粗犷,她不想这么早就嫁人生子。不过这次毕竟是组织找她谈的这事儿,她也不能贸贸然就拒绝。于是,她留了个心眼儿,开始特别注意吴信泉的一言一行。
盯了许久,俞惠夫发现吴信泉根本不是个“粗鲁汉”,他其实是个文武兼备的好汉,模样还挺俊朗,打心底里接受了他。
李雪三又一次来找她,这回她点头答应了。没过多久,到了12月22号那天,他俩就办了婚礼。他们的婚礼跟很多革命老前辈的一样,简单得不能再简单。床是用两块门板拼起来的,上面没铺棉被,只有一堆稻草,再搭上一条白床单……
结婚后,俞惠如忙得不可开交,担了不少职务,老跟着部队四处跑,跟丈夫见面的机会少得可怜。不过呢,吴信泉每次要是有了啥好东西,都会留下来,专门等到俞惠如来了再一起享用,他们俩都特别看重这难得的相聚时间。
俞惠如她们那个宣传队啊,被安排住在乡亲们家里。工作一完事儿,她们就帮乡亲们干点力所能及的活儿。乡亲们心里头感激俞惠如,时不时就会拿俩鸡蛋啊,或者几条鱼来谢谢她。俞惠如呢,也不客气,都收着,做好了就给吴信泉送去。就连从乡亲们那儿得的烟叶子,她也卷得好好的,给吴信泉带上。
1946年,吴信泉外出查看地形时,被刺骨的寒风吹得脑袋疼得要命,疼得他直拿头往墙上撞,想缓解一下。旁边的人见状都慌了神,赶紧给俞惠如拍了电报告知情况。
接到电报那一刻,俞惠如整个人都呆了。费了好大劲赶到吴信泉那儿,一瞅见床上躺着的他,脸黄得跟蜡似的,一点血色都没有,眼泪立马就忍不住掉了下来。
吴信泉瞧见俞惠如突然出现,愣了一下,直接说:“你咋来啦?”
俞惠如心里惦记着老公的身体,又怕他怪自己多事,于是就编了个理由:“我是来接伤员的,刚好路过,就进来瞅瞅你。”
吴信泉这时满意地笑了笑,点了点头。俞惠如陪了他整整两天,看他情况好转了不少,这才放心地走了。
1946年那年夏天,通辽这块地方霍乱闹得挺凶,俞惠如和她两个娃也都先后染上了痢疾,拉肚子拉个不停。
吴信泉一宿没闲着,在家里折腾来折腾去,找了个盆子专门给孩子装粑粑。他还翻出了那会儿特别金贵的消炎药磺胺,先给孩子喂了,又硬让俞惠如吃了一颗,自己愣是一颗没吃。结果,老婆孩子第二天就生龙活虎了,他自己则是咬牙扛了过来。
1950年,吴信泉带着39军去了朝鲜打仗,而俞惠如呢,就留在了辽阳的留守部门。到了1951年,吴信泉从国外回来做工作汇报,路过辽阳也就只停了一个晚上。而且啊,那一晚上他还得开会,根本没能多陪陪俞惠如,两人连好好说说话的时间都没有。
这段没讲的是,从1959年到1980年那会儿,他们俩口子碰到了好多不公平的事儿。但好在他们俩一直互相打气,互相劝慰,最后一块儿挺过了那段最不容易的日子。
1980年的时候,吴信泉之前受到的那些冤枉和错怪,都得到了完全的洗刷和纠正。俞惠如被错误安上的那些罪名,也都全部被推翻了……
在俞惠如眼里,吴信泉不光是她的另一半,更是她尊敬有加的老领导。他们一共有12个孩子(毛主席都夸她是“英雄妈妈”),俞惠如不光得忙自己的工作,还得把孩子们都照顾好。她细嫩的肩膀挑的不仅是家里的担子,还有吴信泉的事业。她从来不让吴信泉为家里的事儿操过一点心。
在吴信泉心里,他根本离不开俞惠如。这几十年,都是老婆在细心打点他的日常,不管是吃饭做菜,还是穿衣打扮,都离不开她。
吴信泉病了后,俞惠如对他照顾得更加周到,从穿衣吃饭到日常出行,都安排得妥妥当当。就连吃的药,也都是俞惠如亲手给他准备好,亲眼看着他吃下去才放心离开。没多久,吴信泉病情加重,只能躺在床上,既没法看电视,也不想听收音机。于是,俞惠如每天醒来和睡觉前,都会给他唱几首歌,都是他们年轻时唱过的老歌。唱着唱着,两人就回想起年轻时的那段美好日子,那时候俞惠如去连队教歌,吴信泉总是在旁边耐心地等着……
到了1991年,吴信泉的病情一天比一天恶化,俞惠如看他肚子越来越胀,心里头那个急啊,饭也吃不下,觉也睡不着,整天眼泪汪汪的。
有天夜里,四周静悄悄的,吴信泉握着俞惠如的手,缓缓开口:“想当年,我只是个放牛的孩子,如今跟着党革命,一晃就是66个年头了。有党的栽培,我这辈子值了。我经历过枪林弹雨,也挨过不少整,能活到现在,真是幸运。惠如啊,你得有个心理准备,哪天我要是走了,你可别太难过。这心脏病缠身15年了,都是你一直在身边照料,住院时你陪我,吃药时你一粒粒给我数好。你既是我的好伴侣,也是我的救命恩人,我心里永远感激。你16岁就嫁给了我,这些年也没享过什么福。打仗那会儿,咱俩同甘共苦,后来运动中也让你受了连累,我病了你还得日夜操心。你对得起我,为我付出了太多,可我总觉得亏欠你……”
俞惠如眼泪一下子涌了出来,赶紧打断了丈夫,不让他继续说下去。
1992年4月2号那天,吴信泉在北京离世了。俞惠如含着泪,给他做了最后一次脸部的清洁,又细心地帮他梳了最后一次头,还唱起了歌,这是她能为他做的最后一件事……
吴信泉走后,俞惠如就一门心思扑在整理老公生平这事儿上,她接连出了三本书:《战将风采——吴信泉》、《朝鲜战场的1000个日夜:39军的足迹》还有《吴信泉大将军》。她盼着老公的为人、他的那股子劲儿,还有他干的事儿,都能在这些书里头重生。
这些资料摘选自《吴信泉和俞惠如:五十年风雨同舟的情缘》、《天赐场见证开国中将吴信泉的幸福婚姻》以及《朝鲜战场上的英雄风采:吴信泉中将》等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