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百万大军迎决战,北约施压中国威胁普京?中国一句话划定底线

135 2025-07-26 08:16

特朗普对俄罗斯发出“50天内停止战火,否则加征100%关税”的最后通牒,反倒让普京更加坚定了继续打下去的决心。俄乌双方的战线已集结了大约130万兵力,看起来要爆发一场决战了,俄军在苏梅州市逐渐形成了16公里的包围圈,1.2万乌军士兵深陷火力网中,局势一触即发。一旁,北约秘书长突然对中国喊话,说“非得劝说普京不可”,否则就要承担后果……

观察者网报道,特朗普近日表态,如果在50天内俄乌之间还未达成协议,美国准备对俄罗斯商品征收100%的关税,并实行“二级关税”措施。同时,美国也会继续向乌克兰提供军事支援。

不过,这看上去挺强硬的措施,其实对俄罗斯的影响不大。俄方官员告诉媒体,特朗普的最后通牒反倒让普京更坚定了继续打下去的信心,普京会一直坚持到底,直到实现他的目标。

去年,俄罗斯对美国的出口只有30亿美元,就算再加个100%的关税,也基本上撼不动莫斯科的局势。即使美国对俄罗斯的能源买家开刀,俄罗斯还能想个办法把能源送到世界各地的市场去。

对于普京来说,国家利益是最重要的,特朗普对他几乎没有什么影响力了。战争成了唯一能解决问题的方法。

俄罗斯最近在忙着准备打仗,俄军在苏梅北边实施“火墙推进”战术,炮兵每半个小时就给乌军阵地送炮火,155海军陆战旅和83空降旅的装甲部队也在逐步缩小包围圈,想把乌军逼得紧紧的。

俄罗斯这边还能迎来援兵,朝鲜的3万士兵已经整装待发,源源不断的弹药也随时可以从朝鲜运到俄罗斯的前线,情况挺紧张的。

无人机的画面传来消息,乌军悄悄地从克拉马托尔斯克这些重要战区撤退了大约20公里,似乎是在谋划搭建新的防御阵地。

要想乌克兰挡住俄罗斯的攻势,唯一的路子就是争取从美西方那里得到强有力地支援。

听说,乌克兰在向西方请求射程达到1600公里的战斧巡航导弹。这种导弹,一下子就能瞄准莫斯科,威胁直逼大本营。

然而,美国到目前为止只愿意供应爱国者这样的防御性导弹,甚至就连德国也不敢送金牛座导弹(射程500公里),更别提那种能大规模攻击的战斧了。

关于美国援助乌克兰的问题,俄罗斯的立场也挺直白的,就是要动用核威慑力量。克里姆林宫早就表态了,说任何北约成员国向乌克兰提供远程攻击性武器,都会被认为是“核国家联手攻击俄罗斯”。

特朗普打算用武器支援来促进和俄罗斯的谈判,不过他绝不会希望导弹飞到莫斯科红场,那样可就彻底越过俄罗斯的底线了,代价肯定得很重。

在这个局面下,美国很难再向乌克兰提供“战斧”了,而“爱国者”大概就是美国对乌援助的最高水平武器了。

实际上,特朗普也挺着急的,俄乌这边的冲突拖了这么久都没个结果,美国的威信已经打了水漂。没想到的是,他的焦虑最后竟然变成了对中国的施压。

这次中方又被牵扯进了俄乌的事儿,最近特朗普和北约秘书长吕特接连对中国发出威胁,叫中国、巴西、印度等国家赶紧给俄罗斯施加压力,要不然如果俄罗斯还不答应和乌克兰停火,中巴印三国就得面对美国的二级关税了。

实际上,这种威胁反映出美国的尴尬处境,西方逐渐意识到经济制裁已经用到极致,无奈之下只好再次将责任推给中国。

不过中国外交部一句话划出必线:“中俄的合作既不针对第三者,也不受第三者因素的左右。”

中国的立场表明,靠威胁施压没法解决问题。中国一直坚持,只有通过对话和谈判,才能找到解决乌克兰危机的唯一可行途径。

实际上,美国最头疼的并不是中国购买俄油,而是中俄之间的贸易关系在支撑着俄罗斯在战时的经济。自俄乌冲突爆发以来,双方在能源、机械设备、电子元件等关键物资方面不断加强合作,这也成为普京的最大底气。因此,当面对特朗普的威胁时,普京才勇敢地说出“俄罗斯依然能找到向全球市场出货的办法”。

从各种表现来看,俄乌冲突正逐渐逼近一个新的分水岭啊。现在俄军和乌克兰军队加起来有130万兵力已经到位,夏天的攻势快要打响啦。俄罗斯想着靠一场胜利,把西方的谈判压到桌面上。

乌克兰想靠西方的远程武器来扭转战局,可这个难度挺大啊。虽然美国嘴上说会帮乌克兰提供军援,可实际上,这笔账还是由北约成员国埋单。

北约除了得帮乌克兰提供武器之外,现在还得额外掏钱,这笔花费短期看还能应付得过来,但长远来说,就算北约座拥金山,也难保证撑得住呀。

正如中方所说,唯有通过对话和谈判才能找到解决乌克兰危机的唯一办法,俄罗斯新闻秘书佩斯科夫也提到,俄罗斯仍希望特朗普能努力推动和平进展回归外交途径,这其实已经是在向美国发出很明确的信号了。

过去三个月里,俄军在前线又推进了1415平方公里,现在,俄控制的区域已经占到乌克兰领土的五分之一左右。

按照这个节奏发展,乌克兰大概还能坚持多久呢?越打得激烈,丢失的土地就越多,不如早点收手,反倒能为乌克兰以后复苏留下点资本。

下一篇:调查转向机组操作失误 黑匣子录音披露印航空难直接原因
上一篇:这叫捆绑,不是合作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