躺赚百亿利润背后,收割机已启动!

82 2025-08-10 02:34

中国石化刚甩出的半年成绩单,让不少人倒吸一口凉气——预计上半年净利润直接缩水快四成。 原油价格下跌是一面,另一面,新能源车正劈头盖脸地冲击着成品油市场。两桶油也想转身,可沉重的包袱死死拖住了它们的腿脚。

更扎眼的数字来了。 今年上半年,某省高速上跑的蓝牌燃油车,通行量硬是比去年少了7.8%。 这可是该省有记录以来头一遭,燃油车的绝对数量不是在增长,而是在实实在在地往下掉。 当2025年的钟声敲响,我们以为新能源渗透率的数字已经足够震撼,但现在看来,燃油车保有量开始走下坡路,这个转折点,比渗透率破百分之多少更狠、更真实。

就在成品油产业焦头烂额的时候,看似春风得意的新能源车和它的核心——动力电池,也正被一股阴影笼罩。 欧美嚷嚷着中国新能源“产能过剩”,这顶帽子扣得不太准。 全球新能源车还远没到普及程度,谈“过剩”为时尚早。 但摊开现实看,动力电池这块,因为前些年资本狂飙入场,确实堆出了一个难啃的阶段性问题:结构性的产能过剩。

买新车的总数每年就摆在那儿,大概2500万到3000万辆上下,稳着呢。 新能源车的产能跟着这个步伐走,是一条大致平稳的上升线。 可动力电池的产能呢? 好家伙,那跟坐火箭似的,是爆炸式增长。 回头看2021年,热钱疯狂涌入堆积的产能,尤其是一窝蜂上的磷酸铁锂电池线,如今正成为沉重的包袱,积压严重。 指望新能源车加速普及、或者国内车企加速出海,大概需要5到10年,这股子结构性的过剩压力才能缓过劲儿来。

01 宁王财报,高增长的秘密武器

8月初,宁德时代亮出了自己的2025半年成绩单:1788.86亿营收,同比微涨7.27%;但归属于股东的真金白银——净利润,一下子窜到了304.85亿元,和去年同期的228.65亿比,暴涨了33.33%。 营收小碎步上涨,利润却大踏步前进? 业内人嘴里的“高质量发展”,落到财报上,原来长这样。

拆开宁德时代的家底一看,有种“东方不亮西方亮”的精明。上半年整体毛利率达到了25.02%,比去年提高了1.57个百分点。 这1.57%的上涨,几乎全靠一个业务扛大梁:电池材料和回收。 这块业务的毛利率高达26.42%,去年同期的三倍多! 至于最核心的吃饭家伙——动力电池系统,毛利率其实从23.48%滑到了22.41%。

另一边,储能电池系统稳住了阵脚,毛利率保持在25.52%的高位。 家门口的生意(境内业务)毛利率22.94%,而出了国的(境外业务)更滋润,毛利率冲到了29.02%。 海外市场的钱,比国内好赚不少。 宁德时代账上的钱,更是多得让人眼热。 上半年经营活动现金哗哗流入586.87亿,比去年同期447.09亿大涨了31.26%。 账上趴着的现金和等价物,超过了惊人的3500亿人民币。 在别人可能为现金流发愁的时候,宁王躺着都能打持久战。

02 研发撒钱,赌下一个技术王朝

想坐稳龙头,不砸钱搞硬科技可不行。 上半年,宁德时代往研发里甩了101个亿,比去年又多花了17.48%。 这些钱,全砸向了下一代电池技术的战场,尤其是被视为革命性突破的固态电池。 宁德时代预计到2027年就能小规模量产这种更猛的技术,2030年准备大规模铺开。 全球各角落申请的专利,加上已经在路上的,总量直奔5万项而去(境内29709项,境外19638项)。 这堆专利,就是未来抢地盘、定价格的底气。

03 高增长下的暗雷:资产减值的幽灵

普通投资者看营收、看利润、看现金流,觉得宁德时代风光无限。 稍有财务常识的,会多瞄一眼一个报表里容易被忽略的角落:资产减值准备。 2024年全年,宁德时代提取资产减值准备的金额高达93亿,但其中上半年只提了19亿。 2025上半年? 这数字跳到了25亿。 全年减值会不会远超去年? 是个必须盯紧的问号。 这堆减值里,存货跌价和固定资产减值是两大痛点。

市场里的电池价格跌跌不休,宁德时代为了保证库里的货值不虚高,上半年给存货(包括合同履约成本)计提了18亿元的跌价损失。 目前看,这个计提比例和营收匹配,还算合理。 但市场风向早就变了,动力电池已经过剩,下半年价格战只会更凶残。 看看隔壁比亚迪,已经勒令供应商降价。 存货跌价这把刀,下半年恐怕落得更重。

产能疯狂建起来了,产量确实是涨了,可营收增幅却很一般。一个直接后果是,生产线的效能可能没达到预期。 上半年,宁德时代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金里,又填进去了4.3亿。 随着产量持续堆高而营收增幅跟不上,固定资产这颗雷,只会越埋越大。 这些不断增大的减值金额,像一根不断勒紧的绳子,是藏在漂亮增长背后的隐疾。

04 过剩本质:是电池太多?还是热钱太疯?

有人说动力电池过剩了。 但如果把眼光放到未来几十年全球新能源替代的宏大图景上,这点产能算过剩吗? 根本不算。 关键在于,市场需要多少新车,这个盘子的增长有它的自然规律,是一条相对平稳的斜线。 但动力电池的产能曲线,在资本的激素催动下,画出了一条直冲云霄的陡线。 2021年资本狂欢时埋下的种子,结出的果实是今天堆积如山的电池,特别是当时一哄而上的磷酸铁锂产能。这哪里是真正的行业整体过剩? 这是扎堆的热钱,在短时间内制造了一场结构性供给失衡。 真到了供过于求的硬碰硬阶段,谁能笑到最后?

05 宁王的镰刀,割的是谁?#夏季图文激励计划#

答案是明确的:当潮水退去,宁王举起了镰刀。第一刀挥向的是那些技术不够硬、腰包不够厚、现金流吃紧的中小电池厂。 价格战烽烟一起,加上一轮轮存货和设备的减值冲击,中小玩家能扛多久? 第二刀挥向了上游的材料商们。 宁德时代凭借超强的议价权,正如文章里提到的比亚迪在做的,要求供应商降价。 供应商的利润空间被无情挤压,成了给宁德时代输送利润的“输血包”。第三刀最狠,挥向了全球市场,尤其是海外的竞争对手们。 凭什么宁德时代出口产品能拿到高达29.02%的毛利率? 这溢价来自技术积累的碾压性优势。 宁德时代的出海,不单是卖产品,更是用技术领先这把刀,在全球收割高端利润。

下一篇:年毛主席听闻堂弟被何盼丹的动态
上一篇:在阿富汗,我不是在冒险,我是在见证人类最坚韧的生存意志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