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阳无限好! 保罗回归快船, 霍福德加盟勇士, 41岁詹姆斯
128
2025-07-23
1957年,60岁的陈奇涵正在军事法院院长的岗位上。令人敬佩的是,这位老同志主动向上级打报告,提出要辞去院长职务。他在报告中诚恳地表示,应该把重要岗位留给年轻干部。为此,他特别推荐了年纪更轻的钟汉华中将,建议由他来接任军事法院院长这个重要职位。这个举动让很多同志都深受感动。
听说这事后,毛主席感慨地说:"陈奇涵同志真是好样的!这样大公无私、谦虚谨慎的好党员,咱们党永远都不能忘记啊!"
1955年授衔时,陈奇涵展现出了令人敬佩的高尚品格。他那种不争不抢、甘于奉献的精神,在那个重要时刻表现得特别明显。
1955年,考虑到陈奇涵在革命中的长期贡献和重要地位,经过毛主席批准,负责评衔工作的罗荣桓特意给陈奇涵送去了一份空白的军衔评定表。
盯着那份没填的军衔表,陈奇涵的思绪一下子被拉回了炮火连天的战场。眼前仿佛又浮现出战友们接连倒下的场景,他忍不住叹了口气:"和那些献出生命的同志比,我这点功劳算得了什么。"
陈奇涵稍作考虑,最终在空白的表格里写下了"中将"这个军衔。
没过多久,罗荣桓亲手把这份表格递到了毛泽东手里。
毛主席看完后火冒三丈:"这人简直目中无人,连我的苦心都看不出来吗?"
毛主席气得不行,马上把陈奇涵喊到中南海谈话。
毛主席压着火气说:"陈奇涵同志,你咋就不懂我的意思呢?凭你的贡献,评个中将实在太委屈了!"
陈奇涵表示:"主席,我做的这些小事都是为了革命,能评上中将已经很知足了。"
看到陈奇涵为人低调、不计较个人得失,毛主席赞许地点了点头。但毛主席还是坚持要给他授衔,最终评定委员会决定授予陈奇涵上将军衔。值得一提的是,他成为我国实行军衔制后,首位担任军事法院院长的上将。
从历史记录来看,毛主席坚持给陈奇涵评上将军衔并非出于个人关系,而是因为陈奇涵确实配得上这个军衔。
论资历,陈奇涵完全能和不少元帅平起平坐。
陈奇涵年轻时就投身革命,曾参与北伐战争和东征战役,还参与平息了广东商团的武装叛乱。
他还在黄埔军校教过书,按规矩来说,连林彪元帅都得喊他一声老师。
1927年春天,朱德组建军官教导团时,陈奇涵被任命为参谋长。
1930年,陈奇涵在红四军担任参谋长一职,当时这支部队的军事和政治领导工作由毛主席和朱德共同负责。
1932年,陈奇涵被调到红一军团担任参谋长职务,当时军团的最高负责人是林彪。
第二年,江西军区正式组建,陈奇涵与司令员陈毅再度合作,担任军区参谋长一职。
从陈奇涵的过往经历来看,他在土地革命战争年代曾与好几位开国元帅并肩作战。这样的资历摆在那里,毛主席给他评上将军衔完全是情理之中的事。
此外,陈奇涵在创建赣南革命根据地过程中发挥了关键作用,功不可没。
毛主席这样评价陈奇涵同志:"他是赣南革命根据地的一面标杆"。这个评价充分体现了陈奇涵在当地革命工作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南昌起义失利后,陈奇涵转战赣南地区开展革命工作。不到两年时间,他就在当地成功创建了稳定的革命根据地,吸收了大量新党员,并组建起赣南红军第25纵队这支武装力量。
1929年,朱德和毛泽东率领红四军挺进赣南地区开展军事行动。当时陈奇涵为部队筹备了充足的粮草和军饷,这些物资支援让红四军得以迅速在当地扎下根基。赣南地区对中央苏区的发展起到了关键作用,可以说是革命根据地的重要支柱。
第三,陈奇涵始终坚定不移地相信党。
1925年,陈奇涵的入党请求迟迟未能获批,主要原因是他曾在赣系军阀的部队中任职。面对这种情况,他坚定地表示,若无法加入党组织,宁可回到老家种地。
没过多久,在陈赓等同志的协助下,陈奇涵成功成为了中国共产党的一员。
1927年,蒋介石发动政变镇压革命力量后,曾派人拉拢陈奇涵。蒋介石开出诱人条件,表示只要陈奇涵愿意加入国民党,就让他担任侍从室主任的要职。
陈奇涵想都没想,直接回绝了这个提议。
1933年,性格耿直的陈奇涵因为公开批评左倾错误路线遭到处分,被撤销职务并关押起来。后来多亏李富春出面相助,他才得以重获自由。
多亏陈奇涵精通架桥修路的手艺,不然可能有人会找借口不让他跟着大部队长征。
尽管被错误地对待,陈奇涵却毫无怨言,始终坚守着自己的信念。
1942年,党组织为陈奇涵同志恢复了名誉。
第四点,陈奇涵立下的战功完全够格评上将衔。
在抗日战争期间,陈奇涵指挥部队与八路军协同作战,成功击退了日军对黄河防线的多次进犯。
1939年,陈奇涵被派往抗大第三分校担任校长。他在任时特别重视培养俄语专家和特种作战人员,这种前瞻性的教育理念获得了毛泽东和朱德等中央领导的高度评价。
解放战争打响后,陈奇涵被调往东北前线参战。虽然他没指挥过什么特别出名的战斗,但立下的功劳可不小。
从军队编制角度说,陈奇涵担任军事法院院长这个职位,按道理应该被授予上将军衔。当时1955年新中国评军衔,很多评定标准都是学习苏联的做法,而苏联的同级别职务对应的就是上将军衔。
毛主席特别欣赏陈奇涵,因为他为人低调、不计较个人得失。
1966年国庆节期间,陈奇涵收到了参加庆祝活动的邀请。在天安门城楼上,毛主席热情地与他握手致意。
1969年2月举行的中共九大期间,毛主席在查看中央委员候选人名单时,发现陈奇涵不在其中。他立即约见相关负责人,明确指出:"陈奇涵同志为赣南革命作出过重大贡献,必须把他列入名单。"
在第九次代表大会上,毛主席面对近千名与会干部,专门讲述了陈奇涵同志的革命经历。
毛主席一直很器重陈奇涵这位老同志,他确实没让主席失望。陈奇涵一辈子都在践行"无私奉献"的精神,连他的孩子们在他的言传身教下,也都成了为国为民、甘于奉献的优秀同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