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仁勋嘴硬喊安全 央视显微镜拆机揭真相

110 2025-08-26 09:42

H20芯片被央视工程师一刀刀拆开找“后门”的画面,比黄仁勋在台上拍胸脯喊“绝对安全”更震撼。

7月31日的约谈令像一颗炸弹,48小时限期提交技术证明,让这位英伟达掌舵人陷入真正的死局。

美国《芯片安全法案》白纸黑字写着必须带定位与远程关停功能,而黄仁勋却要中国客户只凭一句“相信我”来买单,这信任,崩得太快。

说到底,黄仁勋是离不开中国的。

去年,英伟达在华收入171亿美元,占全球22%,增速高达66%。

这份成绩单意味着什么?

美国市场纵有风浪,也伤不到核心,但中国若是翻脸,他的股价就能从天台直接坐电梯下到地面。

难怪他一年三进中国,穿唐装、笑盈盈地出现在展会,甚至端出一块性能只有H100两成的“中国特供版”H20芯片——业内笑话是“阉割版”,可它能卖,能合法进中国,他就能喘上气。

可7月底的那纸约谈,像是当头一棒。

H20被怀疑存在“远程关停”和“位置追踪”风险,正好踩中了美国自己立法的红线。

《芯片安全法案》已清楚写明,卖给中国的芯片必须带这两项功能。

再加上美国议员汤姆·科顿公开喊话,要求给中国芯片加“监控模块”。

嘴上否认,文件里却实锤,怎么让人不怀疑?

央视的工程师很冷静,显微镜下盯着电源管理模块,又翻查软件生态里的隐蔽接口——这才是技术人的逻辑:不是听你说什么,而是看能不能拆出真凭实据。

毕竟后门的藏身之处,可能是在硬件缝隙里,也可能悄无声息地躺在一次更新包中。

这就是黄仁勋的死局——要彻底自证清白,就必须交出设计文档甚至开放代码审计,可那等于把底牌亮给全世界,美国立刻会扣上“泄露核心技术、危害国家安全”的帽子。

左右为难之下,他只能用嘴撑场。

8月1日官网挂出“没有后门”的声明,8月5日又在北京面对客户抬手发誓“绝对安全”。

可誓言再响亮,也换不来看得见的电路图和可验证的源代码。

更讽刺的,是他8月6日被曝冲进白宫和总统密谈半小时,最后的交易条件赤裸得像一行算式:英伟达承诺在美国投500亿美元建厂、创造3000个岗位,美国商务部就给H20出口开绿灯。

这套剧本,中国企业看在眼里,心里更凉——你连产品出口生死都要看白宫脸色,我们买你的芯片,不是等于把命门交出去?

市场的反应比任何声明都直接。

百度暂停了H20测试,把算力迁往华为昇腾910B;科大讯飞找上寒武纪;商汤干脆停采。

华为顺势抛出CANN架构全面开源,直击英伟达CUDA生态的命门。

数据迅速给出答案:英伟达在华营收同比暴跌42%,华为昇腾订单暴增300%,国产芯片在AI算力中心的占比从两年前的5%飙升至40%。

这股风甚至刮进了汽车圈。

广汽等车企开始把车里的英伟达Orin芯片直接替换为地平线国产方案——性能不降反升,成本立省40%。

这是最现实的“去英伟达化”,不是喊口号,而是一颗颗螺丝真地拧掉。

信任这种东西,一旦塌了,再硬的嘴也撑不住。

美国自己法律里都写着要留后门,CEO的否认就像风里的纸牌,脆得很。

这已经不是一般的商业危机,而是上升到国家安全层面的信任坍塌。

在这个层面,比算力更值钱的是信任。

哪怕H20的性能再逆天,只要存在被远程掐死的可能,它就不是武器,而是枷锁。

国产芯片哪怕暂时差点意思,可只要握在自己手里,就算不上最快的跑车,至少是自己能掌控方向盘的车。

美国以为许可证是王牌,中国企业用订单回敬一句:信任才是唯一的护城河。

黄仁勋的嘴,也许能帮他撑过一天,但显微镜下露出的细节,才是能流传很久的真相。

如今再回到那个问题——你信黄仁勋的誓言,还是央视显微镜下的拆机画面——答案,很多人心里早就有了。

下一篇:低保审核收紧?这四类家庭不怕查,关键细节你真的懂了吗
上一篇:小米之家昆明盛大开业,年底门店将破2万大关,开启“人车家”新时代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