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籍童模摆 “眯眯眼” 引争议,父母拒道歉还挑衅,网友怒问:中国难道缺模特?

98 2025-09-18 08:44

赚着中国人的钱,却公然做出辱华动作,事后不仅不道歉,反而继续挑衅这是一对荷兰童模父母近日在中国社交媒体上的所作所为。 他们让孩子做出歧视性的“眯眯眼”动作拍照发布,被网友批评后竟删除评论、发布挑衅视频,最终遭合作品牌火速解约。 事件引发全民愤慨,更让人不禁要问:国内商家到底怎么了? 难道我们十四亿人口的大国,就找不出一个合适的童模,非要请这些既不尊重我们文化、又看不起我们市场的外籍人士?

事情起源于某社交平台上,一位荷兰籍女童模的账号。其父母在评论区晒出了一张照片,照片中他们长相精致的白人孩子,正用双手撑开眼尾,做出国际上公认的辱华“眯眯眼”动作,嘴角还带着似笑非笑的表情。

这个动作的历史可追溯到19世纪,源自西方对东亚人外貌的刻板印象,与早期西方电影中“傅满洲”等角色形象密切相关。 国际足联和国际奥委会等组织早已将这一行为列为种族歧视的典型表现。

最初有粉丝善意提醒“这个动作不合适,容易引发误会”,但童模父母完全无视这些提醒。 随着越来越多网友发现照片并涌入评论区指责,他们才不情不愿地删掉了照片。

然而事情并没有结束。 删图后,童模父母不仅没有道歉,反而发布了另一个孩子做鬼脸的视频,配文含糊不清,被网友广泛解读为“故意怼人”、“公然挑衅”。

他们同时还不断删除网友的举报评论,屏蔽提出质疑的账号,试图用“捂嘴”的方式平息争议。 这种高高在上的态度彻底点燃了舆论怒火。

网友很快扒出,这位荷兰籍童模并非小透明,而是早已签约国内某儿童户外品牌,近期还频繁在国内拍摄广告物料。

“赚着中国商家的钱,背后却搞这种小动作,吃相也太难看了! ”愤怒的网友纷纷@涉事品牌方,要求立即终止合作,并自发整理出事件时间线,呼吁大家抵制这种“一边捞金一边冒犯”的行为。

随着声讨声越来越大,更多内情被曝光。 一位曾和该童模合作过的工作人员匿名爆料:“早就觉得这家人不对劲,孩子妈妈每次来拍摄都摆着高姿态,对工作人员颐指气使,连基本的尊重都没有。 ”

这种爆料让网友更能理解为何这家人会如此嚣张,或许在他们心里从来就没真正尊重过中国市场和中国消费者。

令人欣慰的是,品牌方的反应没有让人失望。 在舆情发酵后的48小时内,涉事儿童户外品牌就发布了正式声明,态度明确且坚决:“此前对该童模及其家庭的不当行为不知情,得知后已第一时间解除所有合作,绝不姑息任何冒犯中国消费者的行为。 ”

声明还提到,未来会严格审核旗下合作模特的背景与言行,建立更完善的筛选机制。 这份不推诿、不敷衍的回应,得到了网友的一致认可。

品牌解约后,童模父母的操作更显心虚——他们连夜清空了国内外社交平台的所有内容,从照片到视频再到评论,删得一干二净,仿佛从未在中国市场活跃过。

网友对此调侃道:“现在知道怕了? 早干嘛去了? 删得这么快,说明完全看得懂中文,也清楚国内舆论的厉害,之前的挑衅根本就是故意的! ”

这种“先嚣张后跑路”的姿态,彻底坐实了他们“明知故犯”的心思。

事件发生后,网友们在愤怒之余,也对国内商家提出了尖锐的质问:“为什么开发国内市场时不用国内的模特,而要去选用国外模特,是不是国内无模特可用了? ”

如果是开辟国外市场,选用国外模特可以理解。 但是面对国内用户时依然选用国外模特,就有些让人不可理喻了。 难道十四亿中国人中,就找不出一个合适做模特的儿童?

归根到底,还是某些商家骨子里低人一等的固有认知在作怪。

实际上,中国模特服务行业市场规模庞大且仍在持续增长。 截至2023年,中国模特人像行业市场规模已超过500亿元人民币,其中线上市场规模占比超过65%。 中国女模特市场规模更是已突破1.5万亿元人民币,预计到2025年将攀升至约1.8万亿元。

中国已涌现众多优秀童模赛事和人才,如已成功举办四届的“中国顶尖少儿模特大赛”,覆盖全国各大省份,参赛报名人数已突破50万人次。 这些赛事中涌现的大量优秀童模,在专业素养和外形条件上完全不逊色于任何外籍童模。

那么,为什么国内商家仍偏爱外籍模特? 这可能与一些商家试图塑造“国际化”和“高端”形象有关,认为外籍面孔更能吸引消费者注意。

但这种偏好往往导致对本土模特的忽视和不公。 有业内人士透露,国内商家对外籍模特的容忍度远高于本土模特,这种“超国民待遇”可能使得外籍人士在中国市场获得更多机会,甚至忽视对中国文化的尊重。

回顾近期类似事件,从某腕表品牌亚裔模特的“眯眯眼”海报,到这次外籍童模的不当动作,本质都是对中国文化和消费者的不尊重。

哪些品牌初期要么“装聋作哑”,要么“轻描淡写撤图”,直到舆论压不住才道歉。 而这次涉事品牌的快速反应,恰恰证明了“尊重”才是留住消费者的关键。

中国拥有庞大的消费市场,是无数国际品牌的“必争之地”,但这绝不意味着商家可以降低审核标准,更不代表消费者会容忍“一边捞金一边冒犯”的行为。

对于那些在中国市场寻求发展的国际品牌和外籍人士,必须认识到尊重当地文化和社会价值观是基本底线。 在中国市场赚钱,就要遵守中国的文化底线,尊重中国消费者的情感,这是最基本的商业伦理,也是为人处世的准则。

此次事件也引发了关于跨文化商业道德的思考。 在全球化背景下,不同文化背景的企业或个人在商业活动中需要遵循尊重文化差异的道德规范。

跨文化商业道德强调在多元文化环境中,尊重文化差异,理解和适应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商业行为准则。 其内涵包括诚信、公平、责任、尊重和可持续性等方面,这些要素在不同文化中可能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和重要性。

在中国市场,消费者对模特的需求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 消费者对于模特的形象塑造和时尚感有较高的要求,同时对于模特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也给予高度评价。

随着消费市场的升级,消费者对模特的需求不再局限于传统意义上的广告代言和时装秀,而是逐渐扩展到生活方式、文化娱乐等多个领域。

消费者对于模特的社会责任和价值观也越来越关注,希望模特能够传递积极向上的正能量。 这种需求变化要求商家在选择模特时不仅要考虑外形条件,更要考察其文化观念和职业操守。

从商业伦理角度来说,品牌方有责任加强合作对象的背景审核,不仅关注外形和知名度,更要考察其文化观念和职业操守。

建立完善的筛选机制,并在合同中明确文化尊重条款,对冒犯行为设定严厉的违约处罚,这些都是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的重要措施。

同时,行业组织也需要加强自律机制建设,制定明确的行业规范和道德准则。 鼓励商家在面向国内市场的产品宣传中优先选用本土模特,这不仅是文化自信的体现,也能避免“花钱买辱”的尴尬。

中国模特行业在专业人才培养方面已经建立了相当完善的体系,本土模特资源丰富且素质优秀,完全能够满足国内市场的需求。

消费者也应继续发挥监督作用,对不尊重行为保持警惕并通过合理渠道表达诉求。 中国消费者的民族意识和文化自信不断增强,对歧视性和不尊重行为的容忍度越来越低。

这种监督作用已经显示出其力量,在此次事件中,正是广大网友的强烈反应,促使品牌方迅速采取行动,维护了中国消费者的尊严和文化底线。

下一篇:天安门阅兵盛大举行,普京金正恩同框,三国情谊再现;北约警惕中俄朝合作,全球局势暗流涌动
上一篇:2025年9月整理:还没和中国建交的国家有哪些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