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勒:我命由我不由天,看我如何在乱世中实现从奴隶到皇帝的逆袭

133 2025-10-07 15:03

西晋太安年间,并州的官道上,一支押送奴隶的队伍正缓慢前行。这些奴隶中,一个身材魁梧的青年被铁链锁着双手,粗布衣衫下露出结实的肌肉,脸上虽满是疲惫,眼神却如鹰隼般锐利 。他叫石勒,时年二十出头,刚刚从家乡上党武乡被掳走,沦为即将被贩卖的奴隶。谁也未曾料到,这个此时身陷囫囵的奴隶,三十年后会成为称霸中原的后赵开国皇帝,在十六国乱世中书写一段 “奴隶变帝王” 的千古传奇。

石勒出身于羯(jié)族部落,祖父耶奕于、父亲周曷朱曾是部落中的小帅,负责统领部众。羯族是西晋时期北方少数民族 “五胡” 之一,原本游牧于蒙古草原,后来南迁到并州一带,在西晋统辖范围。

根据史书记载,石勒出生时,满屋子都闪耀着红光,还有白色的云气从天空降下,汇聚在他家院子中央,看到这景象的人都觉得非常奇特。古代的帝王出生都会带点奇观异象,不然何以显示他们与众不同,这大概就是史书的基本操作!

石勒幼年时,曾随父亲学习骑射,练就了一身好武艺,《晋书》记载他 “壮健有胆力,雄武好骑射”,且为人豪爽,部落中的子弟都愿意追随他。很多名人,他本身就很厉害,又很会交朋友,所以很多人都被他的人格魅力所吸引,都愿意为他们效劳。

十四岁那年,石勒跟着同乡的人到洛阳做买卖,他在洛阳上东门靠着城墙长啸。当时的西晋大臣王衍看到他,觉得他很不一般,对身边的人说:“刚才那个胡人少年,我看他的神态和气势,藏着非同寻常的志向,恐怕将来会成为天下的祸患。” 于是王衍赶紧派人去抓捕石勒,可这时石勒已经离开了,这才幸免于难。

然而,西晋末年的乱世,彻底改变了石勒的命运。当时并州一带爆发了严重的饥荒,百姓流离失所。羯族作为少数民族,更是受到西晋官吏的欺压与掠夺。太安二年,并州刺史司马腾为了筹集军饷,下令掳掠当地的少数民族,将他们贩卖为奴隶。石勒与其他胡人一起,被官兵掳走,被驱赶着前往冀州贩卖。

幸运的是,石勒之前认识一个叫郭敬的商人。郭敬见他身材魁梧、志向远大,经常资助他。这次石勒被掳卖途中,幸亏郭敬的族兄郭阳、侄子郭时二人的庇护、周济,他在路上未吃什么大苦。石勒最后被卖给了地主师欢。师欢见石勒相貌奇特,认为他不是普通人,便免去了他的奴隶身份。

随后,石勒以善于相马认识了牧帅汲桑,并主动投靠。随后,石勒召集了王阳、夔安等人,组成了“十八骑”,并以此发家。他们一开始是先去附近的马苑中抢苑马,乘马到远方掠夺丝绸珍宝等物,最后把抢到的东西都孝敬了汲桑。

当时,西晋正经历八王之乱,成都王司马颖被迫西入长安后,老巢邺城空虚,他的旧部公师藩等以救援司马颖为名,在赵魏起兵,人马多达数万。石勒、汲桑率领牧人数百骑投奔了公师藩。公师藩任命石勒为先锋,跟随主力去邺城攻打司马模。司马模派部下冯嵩迎击公师藩,公师藩兵败被杀。石勒、汲桑逃回自己的苑中,石勒带领部下去劫掠郡县的囚犯,又招募那些落草为生的亡命之徒,队伍再次壮大。

永嘉元年,汲桑以替司马颖诛杀司马越、司马腾为名起兵,率军攻占邺城,杀死了西晋征虏将军司马腾,声威大振。石勒在此次战役中表现突出,屡建战功,被任命为扫虏将军,封忠明亭侯。

然而,西晋朝廷很快派大军前来镇压,汲桑的军队最终战败,汲桑本人也在战斗中被杀。石勒率领残部逃往乐平,后投靠胡部大张㔨督、冯莫突。

石勒深知,仅凭他们这些人马难以立足,而刘渊的汉政权实力雄厚,且与西晋朝廷为敌,与自己的目标一致,便劝说张㔨督、冯莫突归附刘渊,他们同意了。刘渊见石勒前来归附,大喜过望,当即任命他为辅汉将军、平晋王,以统率张㔨督、冯莫突等。

归附刘渊后,石勒见乌丸人张伏利度不愿归附刘渊。他便献计假装犯错被罚,然后去投奔对方,张伏利度见石勒来投奔非常高兴,与他结为兄弟,并派他率诸部下四出劫掠,所向无敌。然后,石勒见这些部下都畏服自己,他便反客为主,乘机抓住伏利度,成功收服这支队伍。刘渊大喜,便加封石勒督山东征讨诸军事,把这些部众交给石勒指挥。

从此以后,石勒就拥有了张㔨督和张伏利度的部众,又在刘渊的保护下,日益壮大起来。

永嘉三年,石勒率军攻打壶关,西晋将领刘琨派部下黄秀救援。石勒击败黄秀,然后趁机攻克壶关。此后,石勒联合其他将领,向东攻掠魏郡、汲郡等处壁垒,攻无不克。石勒手里的士兵越来越多,他便在自己的部下中挑选强壮的五万人,其余老弱的都放回,而且他严格约束军队,百姓们都很拥护他。

刘渊称帝后,他派使者授石勒为持节、平东大将军,仍为校尉、都督、平晋王。紧接着,石勒拿下邺城、魏郡、赵郡等地盘。不久,刘渊又授予石勒安东大将军,允许其开府,石勒引用张宾、刁膺、张敬作为自己的主要谋士,加上原来自己的那些老部下,一时间帐下人才济济。

石勒不仅善于领兵作战,还懂得招揽人才、安抚百姓。在攻打冀州、幽州等地时,他下令严禁士兵劫掠百姓。这一政策让他赢得了中原百姓的好感,许多流民纷纷前来投奔,他的势力也日益壮大。

石勒趁着兵强马壮,于是他继续在河北、山东地区东征西讨,一度打到了襄阳等江汉地区。

永嘉五年,石勒与汉政权的另一位名将王弥联手,在苦县宁平城大败西晋的主力部队,斩杀西晋军队十余万人,还俘获了西晋的太尉王衍等多名重臣。随后,石勒又率军攻占洛阳,与王弥、刘曜一起将西晋的怀帝司马炽俘虏,史称 “永嘉之乱”。经此一战,西晋王朝名存实亡,而石勒则因功被皇帝刘聪封为征东大将军、幽州牧,成为汉政权在中原地区的最高军事统帅。

建兴四年,西晋灭亡,中原地区陷入了四分五裂的局面。除了刘聪的前赵政权,还有慕容鲜卑建立的前燕、张轨建立的前凉等割据势力。石勒又用计兼并了王弥、王浚等势力,凭借着在中原地区积累的实力,逐渐成为一方割据势力,只是名义上还属于前赵而已。

刘聪死后,前赵内部爆发了权力争夺,太子刘粲继位,不久便被外戚靳准所杀,靳准还自称汉天王。刘曜北上讨伐靳准,最终夺取皇位,却与石勒产生了矛盾。刘曜认为石勒是前赵的臣子,应当服从自己的统治,而石勒则认为自己在中原征战多年,势力雄厚,不愿再受前赵的控制。双方的矛盾日益激化,最终彻底决裂。

同年,石勒在襄国自称 “大单于、赵王”,建立政权,史称 “后赵”。他仿照中原王朝的制度,设立百官,任命张宾为谋主(相当于丞相),负责处理朝政;同时保留了羯族的部落制度,设立 “大单于” 一职,统领少数民族部众。这种 “胡汉分治” 的制度,既安抚了中原的士族与百姓,又照顾了羯族等少数民族的利益,有利于后赵政权的稳定。

建立后赵后,石勒继续推行汉化改革。他重视教育,在襄国设立太学,让羯族子弟和汉族子弟一起学习儒家经典;他还下令修订法律,废除西晋时期的苛捐杂税,减轻百姓的负担;对于前来归附的汉族士族,他一律重用,让他们参与朝政。

在军事上,石勒继续扩张领土。他先后攻占了关中地区的部分城池;又率军向东攻打青州、兖州等地,消灭了当地的割据势力。到咸和三年,后赵的疆域已涵盖了中原的大部分地区,与前赵形成了南北对峙的局面。

咸和三年,刘曜率领十万大军攻打后赵的洛阳金墉城,石勒亲自率领八万大军前往救援。双方在洛阳城外展开了激烈的厮杀。

石勒派石虎率领骑兵部队绕到前赵军队的后方,发起突袭,同时自己率领主力部队从正面进攻。前赵军队腹背受敌,顿时大乱,士兵纷纷溃逃。刘曜在混乱中落马,被后赵俘获。石勒将刘曜押回襄国,后被处死。

洛阳之战后,前赵的主力部队被消灭,剩余的势力很快也被后赵军队平定,石虎攻占长安。

咸和五年,石勒在襄国正式称帝,改元 “建平”,后赵政权进入了鼎盛时期。至此后赵除前凉张氏、代北鲜卑拓跋氏及辽西慕容鲜卑三个政权外,几乎占领了整个中国北方,成为十六国时期北方最强大的政权。

称帝后的石勒,更加重视中原地区的治理。他继续推行汉化政策,促进了民族之间的融合。他还重视农业生产,兴修水利,减轻赋税,让中原地区的经济得到了进一步的恢复。

石勒晚年,后赵政权逐渐出现了危机。最主要的问题是继承人的选择与羯族贵族之间的权力斗争。太子石弘性格懦弱,缺乏治国之才,而石勒的养子石虎却勇猛善战,实权在握且野心勃勃,一直觊觎皇位。许多大臣担心石虎会在石勒死后发动政变,劝石勒早日除掉石虎,石勒却因念及石虎的战功与养育之情,始终没有下定决心。

建平四年,石勒病重,他深知自己时日无多,便任命石弘为太子,让中山王石虎、太原王石生、彭城王石堪等人辅佐太子。他还特意嘱咐石虎:“你应当深深追思周公、霍光,不要为后世留下口实。”

然而,石勒的担忧最终还是变成了现实。同年七月,石勒在襄国病逝,享年六十岁。他死后,石虎立即发动政变,杀死了石弘及其他反对自己的大臣,自立为后赵天王,掌控了后赵的政权。

石勒虽是胡人奴隶出身,但是他又雄才大略,能驾驭英雄豪杰,抚绥百姓,最终能成就霸业。观察他在位期间的所作所为,虽不及汉高祖、汉光武帝,但也可以称得上是乱世的贤主了。

参考文献:《资治通鉴》、《晋书》

配图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侵删。

下一篇:价值超黄金!一公斤售价165万,曾被乡村视为废物为何急剧升值
上一篇:开启肌肤保湿新纪元:悦蕾海洋冰川水凝露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