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4年长征前,陈毅找到朱德:我还要指挥作战,请不要把我留下

146 2025-08-12 17:22

1934年长征前,陈毅找到朱德:我还要指挥作战,请不要把我留下

1934年九月,随着国民党军队开入兴国、宁都、石城一线,第五次反“围剿”事实上已经失败,整个“苏区”危在旦夕。

为了能够保留有生力量,争取在未来绝地反击,党中央做出了决定:暂时放弃苏区,进行总体战略转移。

多年以后,这场战略转移有了一个更为人们所熟知的名字——长征。

长征的背景,是当时的中央主力红军正在被国民党军队重重合围。

在这个时候,是退是留、谁退谁留,成为了一个问题。

撤退并不意味着逃跑,留下也并不意味着被抛弃,一切以中央的具体安排为主。

在中央所公布的留守苏区的高级干部名单当中,陈毅赫然在其中。

然而对于这份任命,一向性格随和服从组织安排的陈毅却不愿遵从。

在接到命令以后,他找到朱德说:“我请求和红军一起走,我的伤很快就会好,我还要继续指挥作战,请不要把我留下。”

意外负伤,未能参与长征

当时的陈毅正担任中央苏区西方军司令员兼政委,是我军指挥中枢的重要成员,有着丰富的带兵作战经验。

如果按照常理,此时的陈毅作为部队核心,应该跟随大部队一同撤离。

但可惜的是,在这份留任名单发出时,陈毅刚好受了伤。

当年8月28日,陈毅率军与国民党军队在兴国县老营盘发生了激烈的交战。

在这场战斗中,陈毅亲临前线进行指挥,不幸被一颗流弹击中,负了重伤。

当时的陈毅已经彻底失去了行动能力,就连下战场,都是被战友们抬下来的。

彼时正值国民党大军层层推进之际,我军后方各种设备和医疗资源都已经打包装箱,准备上路。

因此在回到后方后,陈毅连看病也成了难题,只进行了简单的包扎。

陈毅不愿意给战士们添麻烦,在之后的一个月里,他一直安心静养。

但是他的伤势非但没有好转,反而愈发严重。

后方苏区当然是有医院的,但是各种人员物资正在紧急调动撤离。

所有战士三班倒地打包装箱,很多机器设备都钉上了木板,准备发车。

为了不因为自己耽误进度,陈毅只好咬着牙硬挺着,采用“保守疗法”。

所谓的保守疗法,与其说是治疗,倒不如说是在靠着身体硬挺着。

在这样简单粗糙的治疗下,陈毅的身体受到了巨大的伤害,接连发了一个多月的高烧,有时甚至昏迷不醒。

幸运的是,陈毅的伤情偶然间被周恩来知道了。

当得知自己的老战友陈毅负伤严重时,周恩来立即前来看望。

看到眼前堪称简陋的治疗方法与重伤在床的陈毅,周恩来十分焦急。

他立即致电要求苏区医院的医生,给陈毅拍张片子,准备进行手术。

然而,此时经过询问他才知道,此时红军手上所有的拍片设备和发电机都已经拆成零件装箱,没办法进行手术。

当听到这个消息以后,一向好脾气的周总理也发了火。

他立即下令,全部拆箱进行重新组建,在他的指挥下,在当天下午陈毅就拍好了片子。

当拍片结果出来的一刻。现场医生不由得感觉到一丝紧张。

根据诊断发现,此时陈毅的胯骨粉碎性骨折,已经到了极其危险的地步。

如果稍微晚上一会儿,那么轻则截肢,重则会危及生命。

之后医护人员迅速对陈毅进行了手术治疗,这才保住了他的一条命。

正是因为周总理的一句话,才为新中国保住了一位开国元帅。

经过紧急手术过后,陈毅虽然仍旧无法进行移动,需要静养,但暂时没有了生命危险。

虽然陈毅曾经明确提出过和部队在一起的要求,但是当听到这个请求,就连朱德也没有把握完全答应。

在回复陈毅的话里,朱德这样说道:“你的请求,我无法回答。但是我可以转告他们,我个人同意你的意见。”

陈毅负伤仍然要参与长征是否有可行性?答案是有的。

此时的陈毅手术已经顺利做完,只要一个担架便能跟随部队前进,也耽误不了什么速度。

连几百斤的“石印机”都能带,自然不会差一个两百斤不到的大活人。

整个长征期间,部队带着伤员前进几乎是家常便饭。

毛泽东、周恩来都曾经有过受伤生病无法正常走路、而躺在担架上行军的经历,也没见谁跟不上部队。

作为核心指挥官,陈毅提出的坐担架行军,完全可行。

然而尽管如此,在经过当时中央讨论以后,陈毅跟随部队一同转移到请求最终还是遭到了拒绝,陈毅还是被留了下来。

而陈毅也成为了新中国十大元帅当中,唯一没有参加长征的一位。

留任苏区,领导敌后游击战

陈毅之所以会被留在苏区,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军事指挥方面的考量。

长征前,周恩来也曾经专门抽空来医院看望陈毅,交代了之后的工作。

在当时留在苏区的高级干部名单中,项英排在第一位,而陈毅的名字则排在第二名。

根据当时中央的任命,项英被委任为中央分局书记,而陈毅则被任命为中央政府办事处主任。

因此,在部队走后,他们二人便是老苏区的最高负责人。

周恩来说:

你和项英等人留下来领导苏区的游击战争,项英虽然是最高领导人,但是他之前一直负责宣传工作,缺乏军事指挥经验,需要陈毅军事方面进行协助协助。

当时中央政治局负责人博古曾经专门找到陈毅,他给出的理由是:

“本来是想把你抬着走的,但考虑到你在江西闹革命已经七八年时间了,在江西有声望,党内军内都活动得开,最后还是决定把你留下来,负责军事工作。”

杨尚昆在他的回忆录里这样说:

“陈毅同志光明磊落,心直口快,博古等有些讨厌他,但留他是有道理的,他是江西省委军事部长,省军区司令员,又是‘老井岗山’,情况熟,经验多。”

对于组织上的安排,陈毅最后还是同意了,尚未完全康复的他,转身投入到了一个新的战场上。

当时留在苏区虽然名义上是继续游击作战,但是实际操作起来,其难度和危险性极其之大。

红军大部队前脚刚走,国民党军队就立即对苏区进行了占领,相继着国民党各类特务组织也先后进驻。

由于苏区百姓在红军早期行动当中提供了巨大的支持,在之后的日子里,国民党军队对该地区的百姓进行了血腥镇压。

留守苏区的红军游击队共计约一万五千人,作为游击队而言,这个人数当然不算少。

但是这些战士普遍都是新兵,既缺乏武器装备,也缺乏战斗经验,只能在局部地区进行有限作战,我军生存空间遭到了极大的压缩。

除此之外,跟随红军队伍的还包括3万多名负伤人员以及非作战人员。

这就使得在后续的作战当中,红军游击队始终有着极大的限制,放不开手脚。

摆在陈毅面前的另一个难题是通讯问题,当时全军上下电台数量,一个手就能数得下来。

绝大多数情况下,都是彼此失去联系,尽显被动。

而反观国民党军队,以各大城镇为据点,相互配合层层扫荡,在战场上可谓是连连推进。

此时此刻,苏区成为了他们邀功请赏的猎场。

在之后的三年时间里,国民党军队和特务屠戮了整个苏区四分之一的人口,死伤人数上百万。

其对待同胞的凶残程度甚至不下于日寇,令人发指,压在陈毅身上的担子十分之大。

在此过程当中,他还写出了著名的《梅岭三章》。

即便是在多年以后,我们依然从陈毅元帅的诗句当中,能感受到他的那股勃勃生机。

在陈毅的身上,既有着“南国烽烟正十年,此头须向国门悬”的斗志,又不乏“此去泉台招旧部 ,旌旗十万斩阎罗”的豪气。

但是在这样残酷的环境下,陈毅和项英依然保持冷静,积极指挥红军部队,与敌人展开了顽强的斗争。

在他们的努力下,国民党将领原本“励志”三月扫平共军的计划,最终破产。

之后的日子里,我军在南方足足坚持了三年时间,最终撑到了国共再次合作,稳住了阵脚。

正是这股子精神一直支撑着他,挺过了这艰难的三年,挺到了1937年新四军的成立。

别离妻子,时隔二十余年真相大白

在坚持游击战争的三年里,陈毅本人也曾经先后遭遇多次危险。

也正是在这段时间,陈毅失去了他挚爱的妻子赖月明。

陈毅与夫人赖月明是在1931年刚刚结婚的,两人结婚以后,几乎没有过一天的夫妻时光,始终处于聚少离多的状态。

红军主力长征之时,由于此行路途艰辛,几乎所有女性都留在了苏区未能跟随,但是这也没能给他们一个相聚的机会。

部队刚刚开走,陈毅便为了安全起见,将全部女性疏散到各地根据地,其中也包括赖月明。

而这也是他们最后一次见面,之后,赖月明便神秘失踪了。

赖月明是怎么失踪的,由于当时时局动荡,几乎没有人能说得上来。

陈毅最后得到的消息是,赖月明遭遇了国民党军队的围攻,被迫跳崖自杀……

1937年,随着日军全面侵华,全国上下统一抗日的声音愈发强烈。

最终,国共双方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达成了第二次合作。

陈毅所部被改编为新四军,终于告别了游击作战。

后来他也曾经去寻找过妻子的尸首,但是几番打听下来,依然毫无收获。

最终,他只能含泪认定了妻子牺牲的事实。

为了纪念“亡妻”赖月明,陈毅曾经挥泪写下一首诗,表达自己的思念:“兴城旅夜倍凄清,破纸窗前透月明。战斗艰难还剩我,阿蒙愧负故人情。”

1955年,在新中国的授勋仪式上,凭借着赫赫功勋,陈毅被中央授予元帅军衔,位列第六名。

陈毅是元帅当中唯一没有参加过长征的,也是唯一在苏区艰苦求生整整三年的。

但即便如此,他依然取得如此高的成就,其背后的含金量可想而知。

正因如此,在后来他还先后担任了国务院副总理、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长等职务,继续发光发热。

命运有时就是这么神奇,在1959年,江西一个普通农妇偶然看到外交部长陈毅会见外宾的照片,顿时热泪盈眶。

这位妇女,正是陈毅当年失散的爱人赖月明。

原来在1934年底,赖月明在太雷县担任妇女部长,部队转入游击作战以后,赖月明被调任兴胜县工作。

可没曾想,赖月明刚刚赴任,兴胜县就遭到叛徒出卖。

无奈之下,她只得逃回老家白石,脱离了组织。

在家待了一年多后,其父亲将其再嫁。

从此,赖月明便永远失去了与陈毅见面的机会。

当再次看见爱人后,赖月明死活要去找陈毅,但被家人给拦住了。

如今的她已经再嫁,陈毅也已经再娶,两人这时见面,算怎么回事呢?

思虑再三后,赖月明最终放弃了去寻找爱人的打算。

她知道,自己能做的,就是隐姓埋名的生活下去。

从此之后,赖月明再也没有提及过自己和陈毅之间的事情。

直至1989年,在记者采访下,她才吐露了这段尘封多年的往事,而此时的陈毅已经去世17年。

一直到死,陈毅都不知道曾经的妻子尚在人世。

在波澜壮阔的中国革命史中,陈毅元帅无疑是一位传奇人物。

他用自己的一生书写了胜利篇章,他的一生磊落坦荡,历经曲折艰险,但是最终,却无能见上自己的妻子最后一面。

在时代的洪流之中,个人的命运实在是过于渺小,历史车轮滚滚向前,即便是陈毅这样的新中国元帅也有着自己追不回的遗憾。

大江东去,尽是流不尽的英雄血……

#夏季图文激励计划#

下一篇:台儿庄血战:兵临城下,29万中国将士血战扭转乾坤,日军伤亡几何?
上一篇:AHC护肤品礼盒哪个系列和型号最好,送礼自用的完美选择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