怒了!去731纪念馆捣乱二鬼子们,良心被狗吃了!

160 2025-09-04 04:00

说起最近这糟心事儿,我心里头那火,比哈尔滨三月的天儿还燥。

本来吧,去731部队罪证陈列馆,那是件特别严肃特别沉重的事儿,结果愣是被一帮“大聪明”给搅和成了闹剧。

侵华日军731部队,这几个字背后是血,是泪,是二十万人无辜的生命,这帮人竟然能把这儿当成流量地标,我也是服了。

我朋友小王,历史系的博士,平时跟个老学究似的,一聊到这事儿,他微信里发给我的就俩字儿:“疯了。”

他跟我说,三月份,哈尔滨平房区那边,来了一群穿黑衣服的小年轻。

他们不是来缅怀的,是来“砸场子”的。

上去就把展板撞得稀里哗啦,嘴里还振振有词:“这都是假的,都是骗人的。”

我当时就想,这得是多大的脑洞,才能把历史的铁证说成是假新闻?

他们指着那些活体解剖用的手术刀,管它叫“医疗器材”;指着刻着编号的肋骨化石,说这是“艺术品”。

这哪是质疑,这分明就是往你脸上吐口水,还要跟你说“这是科研合作”。

731罪证陈列馆的王馆长,一个七十多岁的老人家,为了这些事儿天天跟“隐身人”打仗。

网上那些用AI合成的假视频,说什么“中日联合医院”,或者编故事说那些实验室是研究疫苗的地方,王馆长他们得一个个去申诉,去澄清。

你说这叫啥事儿?

就像你在自家院子里,突然有人跑进来拉屎,你还得费尽心思去证明,这不是你家的狗拉的。

这种无力感,比直接的恶意更让人崩溃。

我表姐,在纪念馆当讲解员。

有次她跟我吐槽,说有个高中生研学团来参观,老师提前就跟孩子们打了预防针,让他们“别问敏感问题”。

结果呢,孩子们指着实验台,好奇地问:“这个桌子,是多大尺寸的课桌啊?”

这话一出,表姐愣住了,她心里那股劲儿,一下子就泄了。

孩子们没提上面被绑着的人,没提那些惨绝人寰的实验,他们只看到了“桌子”。

这种集体性的失忆,比那些明目张胆的破坏,更让人脊背发凉。

我一听这事儿,鼻子都酸了。

我们这代人,是不是也在有意无意地,把历史当成一种“不方便提及”的尴尬存在?

那帮“二鬼子”图个啥?

单纯为了流量吗?

我可不这么想。

就像某些哈尔滨房产开发商,想在遗址旁边盖商业区,一有人反对,就跳出来说是在“渲染民族仇恨”。

瞧瞧,这帽子扣得,比当年的“大东亚共荣”都大。

他们是想用金钱来洗刷历史,用所谓的“发展”来掩盖罪恶。

他们不是在开发土地,而是在开发我们的底线,让我们觉得,为了赚钱,历史都可以让路。

这种事儿,我感觉特别像去年看的一场球赛。

有支球队,为了赢球,全队上下都在演戏,假摔、拖延时间、裁判面前装无辜。

球迷在电视机前看得一清二楚,但他们就是能堂而皇之地拿到胜利。

赛后,教练还一脸正直地接受采访,说什么“这是战术的胜利”。

你看,这和731这事儿多像?

都是在用一种看似合理的“规则”,去掩盖最原始的丑恶。

他们不在乎真相,不在乎公正,只在乎自己的目的。

说到底,这帮人就是想把历史变成一笔糊涂账。

他们想让那些受害者的名字,变成搜索引擎上可有可无的数据,想让那些血淋淋的真相,变成旅游手册里轻描淡写的“科学家休息室”。

他们以为,只要把那面镜子砸碎了,那段历史就不存在了。

可是,他们忘了,记忆这东西,不是玻璃,你砸不碎。

我表姐说,纪念馆晚上闭馆后,管理员会把所有监控都拷贝下来,锁进保险柜。

她说,有时候会觉得,黑暗中,那些展品好像在动,玻璃上会闪过模糊的人影。

第二天同事问起来,大家都不敢承认自己其实也看到了。

这是一种怎样的恐惧?

这是一种怎样的敬畏?

这事儿没完。

永远都不能完。

只要还有一个人在守护那段历史,那些不甘的灵魂,就永远不会消失。

而我们,作为活着的见证者,又有什么理由,去背叛他们,去遗忘他们?

下一篇:鲁能夏窗新援做出重要决定! 确认暂时会离开俱乐部, 已敲定新去向
上一篇:公证出生证明需要什么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