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疫情后遗症引忧,九位前疾控主任联手批,肯尼迪四面楚歌

188 2025-09-19 06:14

美国疾控中心(CDC)最近闹得沸沸扬扬,一场前所未有的风暴正席卷这个被誉为公共卫生守护者的机构。

一切始于卫生部长小罗伯特·肯尼迪在《华尔街日报》上发表的一篇社论,他痛批CDC在疫情期间犯下大错,呼吁它回归初心——只专注于传染病防治。

这立刻引来了九位CDC前主任的猛烈回击,他们在《纽约时报》上指责肯尼迪“危险”且“前所未有”,质疑他在破坏公众信任。

这股火药味十足的对峙,不仅让CDC内部乱成一锅粥:枪击事件、主任被解职、员工抗议接连上演,还惊动了国会和大批专家。

肯尼迪的改革主张真能挽救CDC的信誉吗?

还是反过来会让它在政治漩涡中越陷越深?

咱们今天就掰开揉碎,聊聊这场危机背后的来龙去脉,看看它如何牵动每个普通美国人的健康安全。

肯尼迪那篇社论写得很直接,毫不留情地揭了CDC的老底。

他说,CDC曾经是全世界最受信赖的公共卫生机构,使命清清楚楚:保护美国人免受传染病威胁,比如历史上的疟疾、小儿麻痹症或天花。

但几十年下来,问题堆得像山一样高——官僚主义懒懒散散,科学决策被政治染了色,任务范围还漫无边际地扩大。

CDC不再只盯传染病了,连糖尿病、心脏病这些慢性病都管上了。

结果呢?

公众信任像沙子一样漏掉了。

疫情期间的表现更是槽点满满:给小孩子强制戴布口罩、硬性规定六英尺社交距离、给健康儿童打加强针、学校长期停课、搞垮经济的封锁措施,还打压低成本疗法去推那些实验性但没啥用的药。

肯尼迪坚信,CDC必须甩掉这些包袱,专注于老本行,把慢性病项目挪到一个新机构“健康美国管理局”旗下。

他反复强调,CDC得靠诚信、透明和创新来翻身。

这听起来挺有道理,对吧?

但奇怪的是,社论一个字没提最近闹得满城风雨的苏珊·莫纳雷斯解职事件,也没多说疫苗政策的变动。

网友们在社交媒体上炸锅了,有人支持肯尼迪的“瘦身计划”,认为CDC就是管太多才乱了套;也有人嘀咕:疫情都过去几年了,现在翻旧账是不是在转移视线?

更扯的是,CDC的历史可追溯到1946年,最初只为对付疟疾,后来才扩展到艾滋病、生物恐怖主义等领域。

肯尼迪说职责扩大导致了“不合理政策”,但真能怪它管得多吗?

公共卫生本就是动态变化的,就像2025年的今天,新病毒威胁还在不断冒出呢。

社论还没凉透,CDC内部就炸开了锅。

上个月,亚特兰大总部发生枪击事件,虽没人员伤亡,但气氛紧绷得像根弦。

紧接着,主任苏珊·莫纳雷斯被闪电解职——她可是前总统特朗普提名的,上任才一个月就被打发走人。

这下可捅了马蜂窝:CDC好几个高级官员立马辞职抗议,白宫和莫纳雷斯的律师吵得不可开交。

总部大楼外头,员工们举牌示威,喊话肯尼迪停手。

更劲爆的是,九位前主任在《纽约时报》上联名开炮,直指肯尼迪“危险”,说他专推一些未经证实的“疗法”,却轻视疫苗的重要性;还砍掉医学研究投资,让美国对未来卫生危机准备不足。

网友们吃瓜吃得津津乐道,有人贴出莫纳雷斯离职时的照片,感叹CDC成了政治斗争的牺牲品;也有人怀疑,这是不是肯尼迪在清理门户。

但CDC前官员们不买账,他们说莫纳雷斯事件暴露了更深的问题:肯尼迪的行动让机构士气跌到谷底。

你看,2025年都过了一半,CDC本该从疫情中恢复过来,结果内斗比病毒更难缠。

肯尼迪在社论里避开这个话题,只忙着批评拜登政府的失误,这不是在火上浇油吗?

公众信任本就像玻璃一样脆,这么一折腾,碎得更彻底了。

难怪有网友嘲讽:CDC现在更像政治秀场,而不是科学殿堂。

肯尼迪的论调立刻引来专家们的围剿。

劳伦斯·戈斯汀,乔治城大学那个全球卫生法研究所的头儿,就直接在邮件里开怼。

他说肯尼迪纯属瞎扯——几乎所有州卫生部门和国外公共卫生机构都管慢性病,CDC缩回传染病领域不是开倒车吗?

如果真把糖尿病、心脏病项目移走,宝贵的科学数据和知识就泡汤了。

更打脸的是,戈斯汀指出肯尼迪的逻辑自相矛盾:一边怪CDC导致慢性病增加,一边又说它不该管这事。

疫情期间,CDC压根没权力下令封锁或停课,它就是个顾问角色。

戈斯汀总结说,肯尼迪在把CDC从科学机构变成政治傀儡。

多丽特·里斯,加州大学的疫苗专家,也加入战局。

她骂得更狠:社论“误导”又“虚伪”!

CDC明明有专门中心在搞传染病防控、科学标准和社区支持,肯尼迪却装看不见。

他嘴上喊着重建信任,行动上却在拆台——比如夏天时把儿童疫苗接种小组全炒了,换上些反疫苗人士。

这不是自打嘴巴是什么?

里斯分析,肯尼迪就是在利用大家对疫情的不满,给弱化CDC找借口。

至于那个“健康美国管理局”,里斯补刀:光靠卫生部长可建不起来,得国会点头批钱才行。

肯尼迪的改革提议听着光鲜,但可行性呢?

网友们也跟着起哄,有人扒出过往报道,质疑肯尼迪双重标准。

戈斯汀和里斯的观点被广泛转发,普通老百姓都看得懂:CDC要真被砍功能,下次大流行病来了谁兜底?

2025年可不是太平年,全球卫生警报没停过呢。

嘴上说改革,行动上肯尼迪可没闲着。

今年夏天,他就挥刀砍向儿童疫苗接种小组——所有成员被请出门,换上一批新人,里头混着反疫苗活动分子。

这下可捅了马蜂窝,家长们担心孩子的免疫安全,专家们警告这会削弱CDC的应对能力。

上个月,他又出新招:通过FDA把新冠疫苗的批准范围缩窄了,只限65岁以上老人和有基础病的群体。

网友们热议:这么做到底为省钱还是真科学?

有报道说,肯尼迪团队在社交媒体上吹风,声称要“优化资源”,但疫苗专家多丽特·里斯直言不讳:这是在制造公众疑虑。

更糟糕的是,这些行动和前主任们的批评对上号了——他们早指责肯尼迪淡化疫苗、取消研究投资。

你想啊,2025年了,新冠病毒变种还在冒头,CDC本应加强防备,现在反倒自废武功。

肯尼迪的社论里大谈“黄金标准科学”,可实际决策呢?

看起来更像政治算计。

难怪有网友调侃:卫生部长成了“拆墙专家”,先把CDC拆了再说。

这些变化不只影响机构内部,普通人也跟着遭殃。

比如,疫苗政策收紧可能导致弱势群体暴露在风险中;反疫苗人士上台,科学建议还能信吗?

大家心里都犯嘀咕:CDC还能不能当好健康守护者?

风暴很快刮到华盛顿。

路易斯安那州的共和党参议员比尔·卡西迪坐不住了,上周直接喊话CDC:推迟这个月的免疫实践咨询委员会会议!

理由是机构内部重组和肯尼迪争议太乱。

卡西迪的举动不是孤例,它代表了一大波政治担忧——肯尼迪的改革可能让CDC失去独立性,沦为党争工具。

更热闹的是,肯尼迪定在周四在参议院财政委员会作证,预计会被猛轰:CDC的混乱、疫苗政策变化、前主任们的指控都得交代清楚。

国会大佬们可不是吃素的,他们手里攥着预算和立法权,CDC真要瘦身,没国会支持啥都干不成。

网友们围观这场政治大戏,有人在论坛上预测:听证会准成火药桶,共和党挺肯尼迪,民主党护CDC。

但别忘了2025年的现实:两党斗得正酣,公共卫生议题容易变成棋子。

肯尼迪鼓吹的“健康美国管理局”听着高大上,可国会议员们会买单吗?

戈斯汀早就泼冷水:新机构建不起来就是空谈。

现在回看,这场争议早超出CDC大门,变成全国性辩论。

每个美国人都得想想:我们想要的CDC是啥样?

精简高效的科学先锋,还是政治风向标?

参议院的听证结果可能一锤定音。

CDC的这场风暴,说到底就是信任危机遇上政治角力。

肯尼迪喊着回归初心能重建公信力,但批评者警告:他的行动在加速信任崩塌。

两派观点针锋相对——一边说精简职责能让CDC更专注传染病,另一边反驳说砍掉慢性病项目会丢知识库,还政治化机构。

潜在后果呢?

老百姓的健康安全悬了:疫情防备弱了,疫苗政策乱了,下次危机来了谁挡枪?

更有意思的是,肯尼迪的社论和前主任们的对骂暴露了CDC的历史包袱:1946年成立时只管疟疾,后扩展到艾滋病、慢性病,但扩张真错了吗?

网友争论不休,有人说职责蔓延是适应时代,有人坚持瘦身才能救命。

戈斯汀和里斯的分析点中了要害:肯尼迪的逻辑循环论证,自相矛盾。

未来咋办?

得看周四的国会听证:如果肯尼迪能说服参议员,改革可能推进;否则,CDC会继续在漩涡里打转。

但长远看,2025年世界更复杂了——新病毒、气候变化威胁健康,CDC需要的是强化,不是削弱。

我们普通人能做的,就是盯紧这场戏:公共卫生不是棋盘,它关乎每个人的命。

下一篇:交社保是亏还是赚?这8项隐藏福利,90%的人都忽略了!
上一篇:以色列在约旦河西岸大规模扩建定居点,巴勒斯坦居民面临流离失所,心酸抗争感人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