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难以理解:苏联解体后三十年,中国已挑战其霸主地位

154 2025-09-11 04:41

1991年苏联解体那会儿,美国正沉浸在“历史终结”胜利的欢欣鼓舞中。而此时,中国的经济规模还远不及美国的零头,人均收入甚至比不上某些非洲国家的水平。

只不过三十年光景,中国就稳稳站到美国对面,变成了唯一能全面抗衡美国霸权的国家。

到如今为止,美国还是捉摸不透,咋中国发展得这么快。

苏联一解体,俄罗斯和中国走了两条截然不同的路。1991年之后,俄罗斯搞了所谓的“休克疗法”,一下子把所有物价都放开,搞大规模的私有化,把国有企业一股脑儿变成私人的,想着借市场自由化来带动经济繁荣。

结果嘛,莫斯科的面包价在半个月内猛涨了整整四倍,工厂的机器都锈成了废铁,退休老人只得在地铁口兜售旧书换点零钱买面包。

那段时间的中国,1992年召开的十四大明确提出来要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是毫无节制地放手,而是该管的管,合理放开该放的。政府一方面帮企业引进技术,另一方面还简化了外贸手续。

1992年,中国GDP涨了14.2%,之后接连四年都保持两位数增长。国家也在大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1994年开始弄“国家干线公路网”,为制造业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那会儿,美国沉迷于冷战的胜利和中东的战事时,中国却在偷偷积累自己的基础实力。到了2001年,中国正式加入WTO,有些美国媒体还调侃说中国要成世界的“加工厂”。

可是,中国的企业可没打算只当个代工厂。深圳的电子厂从帮别人贴牌起步,逐渐开始自己搞研发;浙江的小商品市场也通过收集全球需求,倒过来调整自己的生产方向。

到2010年,中国制造业的增加值超越了美国。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那会儿,中国拿出4万亿,修建高铁、建机场、完善电网,为经济开上一辆“快车”。

2009年,尽管全球经济出现负增长的状况,但中国的GDP依然上涨了9.4%,扮演了全球经济“稳压器”的角色。

从2000年的896亿元飞跃到2018年的1.97万亿元,中国在科技研发上的投入可谓翻了个大身价。华为在5G技术方面逐步赶超,厦门大疆无人机更是占领了全球一半的市场份额。直到2018年,美国才意识到中国的威胁,但那时中国的货物贸易总额已经登顶全球第一了。

中国的发展让美国也不得不注意,逐渐加大了自己的努力和投入。

2018年,美方对中国展开了全面的贸易和科技对抗,先限制中兴芯片的出口,然后把华为加入“实体清单”,想要断了中国高科技发展的关键线。

本以为美国能像当年那样靠技术封锁把中国搞垮,像拖垮苏联似的,但没想到中国这次表现出了截然不同的坚韧不拔。

华为遇到卡脖子难题后,研发团队连轴转,逐步突破芯片设计和生产工艺的瓶颈。整个半导体行业都动员起来,13家企业联合攻关,2021年就实现了28nm全链条的替代。

到2025年,中国的研发资金将达到3.6万亿,投入力度明显加强。“祖冲之三号”量子计算机的处理速度,比全球最快的超级计算机快上千万亿倍,让中国稳稳挺进量子科技的第一阵营。

美国的一些制裁措施反倒变成了“反噬”,起到了适得其反的效果。比如,英伟达在失去中国市场后,研发资金变得紧张,CEO还直言不讳地说:“如果继续这样的禁令,美国的芯片可能就没人要了。”再看看甲骨文,失去了中国用户后,利润也缩水了15%。

到2025年5月,美国只得放宽一些关于AI芯片的禁令,可那时中国在多个技术领域已经稳住了脚跟,扎下了根。

和美国那套霸权玩法不一样,中国提出了一套新的国际关系模式。美国靠的是军师联盟和制裁什么的,而中国则是“搭个平台”,让大家一块儿搞事业,一起赚大钱。

到2025年,“一带一路”这招吸引了超过一百五十个国家和三十多个国际组织加入。中国企业在哥伦比亚建港口,把当地的咖啡豆运到中国的时间缩短了半个多星期;在阿根廷铺设电网,偏远地方终于用上了稳定的电力。

到2025年,中欧班列预计会开行11万趟,国内有128个城市可以发货,通关手续也大大简化到半小时左右。欧洲那边的汽车零件,从前海运得一个月,现在走班列只需要10天,花费也更少了。

现在用人民币结算越来越常见化了。以前中小企业跟中国做买卖,总得先换美元,手续费还挺麻烦的,现在有76.9%的境外公司都觉得用人民币直接结算更方便,更省心。

美国的盟友们也开始“打起了算盘”。英、德两国不理会美国的阻拦,毅然加入了亚投行;巴西总统卢拉访美没谈出个结果,转而跑到中国签了一堆合作协议。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现在中美之间的实力差距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根据购买力平价来算,中国的GDP已经达到了30万亿美元,估计到2030年有望突破40万亿美元。

中国制造业的增加值占比从2000年的7%猛增到2023年的35%,在220种工业产品的产量上保持全球第一的位置。

咱们可以说,中国在量子计算、人工智能、新能源等关键领域,已经掌握了57项核心技术的主导权,而美国在这方面只在7个领域略占一点优势。这种全方位、没有短板的实力布局,让美国的遏制策略接连碰壁。

科技一日千里,军事实力也一点不落后。

虽然说,美国海军的总吨位超过700万吨,差不多是中国海军的两倍,拥有11个航母战斗群和13000多架现役战机,可这些兵力主要散布在世界各个角落,欧洲驻军大概7万,中东驻军有6.5万,非洲方面驻军也有7000左右。

与之相比,中国在亚太地区布置了包括3个航母战斗群和300万吨级别的海军舰艇,实力十分不俗,拥有世界先进的055型万吨大驱和052D驱逐舰编队,再加上歼-20和歼-35隐身战机,整体实力可是相当强劲。

火箭军装备的东风系列导弹,从东风-17高超音速导弹到东风-41洲际导弹,组成了一个完整的战略威慑体系。

美国国防部的兵棋演练显示得更是让人担忧:在18次模拟台海冲突中,美军都没能占上便宜,都是彻底败阵。这强大的压倒性优势,意味着任何一场军事冒险,都跟自杀差不多。

搞不明白的是,美国一直捉摸不透,中国没跟他们搞军备竞赛,也没去抢别人的地盘,为啥竟然能追上来了呢?

其实答案挺直白的,中国选择了一条“少折腾”的路子。

简而言之,不折腾就是明白自己想要什么,先把基础设施铺好,然后把产业打稳,再补上技术的短板;不折腾也意味着不跟别人硬拼,而是搭建平台,让大家都能受益。不折腾,还能坚持长远战略,五年一个规划,接着再来一个,不会因为领导换人就改变方向。

美国的霸权底子,是靠“我强你弱”撑起来的;反倒是中国的发展靠的,是“大家一起变得更强”。

这三十年来的差距,其实不是中国突然变快了,而是美国一直没搞懂,现在这个世界早就不是“谁有拳头就说了算”的年代了。

下一篇:俄乌局势反转,欧洲“孤岛”梦碎,俄罗斯人气飙升令人震惊
上一篇:金砖新增13国,北约欧盟受挫,冯德莱恩示弱拉拢塞尔维亚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