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万没想到,这次中美谈判结果出来了,延长90天不加关税,这90天看似缓和了气氛,似乎让市场松了一口气

128 2025-08-03 15:43

我问你个问题,你有没有发现,现在这类延长90天的谈判结果,听起来像是个好消息,可你心里其实并不踏实?

我昨晚刷完结果的那一瞬间,愣了几秒:怎么还是90天,又是个缓冲期。当年中美贸易战初期,不也来过一轮延期缓和吗?后来结果如何?企业照样焦虑,市场一样震荡,芯片、能源、制造一轮轮洗牌。现在又来一次,这90天,真的是缓和,还是一种新试探?

这轮谈判的结局很明确:延长90天不加关税,看起来是一个暂时的停火。但从实际操作层面看,双方该坚持的没松口,核心矛盾一个没解开。表面是握手,底层是僵持。甚至更像是把问题踢到了三个月后。

我查了一下美方最近的动向,美方确实在释放某种拖的信号。2024年底大选临近,眼下美国经济复苏不稳,通胀仍然顽固。根据美国劳工统计局的数据,2025年6月CPI同比上涨3.3%,核心通胀仍高于目标。对美国来说,继续加税有可能反噬消费端,加重企业负担,影响选民情绪。

而这一边,我也注意到东方大国没有谢恩的意思。商务部的回应用词非常节制,并没有释放太多迎合的态度。某种程度上,这是一个姿态:可以谈,但不能软。这和几年前不同,那时不少声音还在纠结离了美方市场怎么办,而现在连主流财经自媒体都在写:自研芯片替代比例在2024年已达48%,2025目标是60%。数据来源是工信部下属机构发布的《中国芯片产业发展蓝皮书》。

这不是说我们可以完全脱钩,而是说明一个事实:如今的国内市场确实撑得起一部分压力。拼多多、华为、比亚迪,一个个靠内需、靠国产替代做起来的企业,不只是活下来,而是真的崛起了。2018年谈判时,华为还在被制裁边缘试图自保;2025年再谈,华为的鸿蒙系统用户数已经突破9亿,成为安卓外真正站得住的操作系统之一。

这90天,双方都清楚,是一次心理博弈。

• 对美方来说,是等选举的窗口期。

• 对东方大国来说,是加快内循环的冲刺阶段。

你如果细看这次谈判公布后的资本市场反应,会发现一个微妙的现象:美股纳指小幅上扬,A股却没有太大动作。说明什么?说明市场心里明白,这不是一次真正的和解,而是一次战术性暂停。

我问了几个朋友,他们公司做出口的,现在都不敢扩大订单。一个做纺织品出口的说:90天?现在下单,货到那边都不一定赶得上免税窗口。这种企业信心,是这轮谈判最难修复的东西。

而这轮谈判背后,还有一个被忽略的点:美国的真正底气,其实正在被现实削弱。根据2025年Q2的美国贸易数据,对华出口增长乏力,同比仅增长1.2%。反而是东南亚、南美等市场,正被逐步取代。这意味着,制裁东方大国的成本,越来越高。

从另一个角度看,这90天更像是技术研发窗口期。

以半导体为例,根据中芯国际今年一季度财报,28纳米以下芯片月产能同比增长近35%。再看宁德时代、比亚迪在电池产业链上的突破,也是在过去类似的缓冲期内完成的。从历史经验看,只要能挺过关税的刺痛期,自主替代就能再推进一大步。

所以别小看这90天。

它可能不是谈判的转折点,但它会是技术和产业的临界点。

我甚至有点担心,美方是不是没料到这一步。毕竟他们的计算是再拖90天,说不定东方大国会求稳,但结果可能正相反。这边没想着妥协,反而准备趁这段时间再补一刀内功。

我不是乐观主义者,也不觉得我们已经完全可以脱离风险区。现实是,这90天之后,可能又是新一轮博弈。但对我们普通人来说,观察的重心不应该只是会不会加税,而是这些时间我们内部做了什么准备。

这轮谈判之后,我只想问一句:三个月之后,我们准备得怎样了?

下一篇:《明末:渊虚之羽》制作人取消了游戏开发者大会的演讲
上一篇:报告领导,我想学英语!朝鲜服务员的光鲜背后,是咬筷子练出的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