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轮0首发,2球!利物浦新帅,为何要逼走欧洲杯冠军?
安菲尔德的替补席,正在一点点磨掉一位欧洲冠军眼里的光。
7轮联赛,0次首发。你敢信?这就是费代里코·基耶萨,那个三年前还在温布利大球场,用一次次搏命冲刺,扛着整个意大利前进的边路狂人,如今在利物浦的真实写照。斯洛特给了他5次替补登场的机会,没错,几乎全是无关痛痒的“垃圾时间”。这感觉就像你手里握着一副王炸,却总在牌局结束时才想起来打出去,荒唐,且憋屈。
利物浦怎么了?这支赛季初还气势如虹的红军,怎么突然就没了后劲?一波三连败,直接把球队从榜首的喧嚣中拽回了现实的泥潭。维尔茨找不到射门靴,萨拉赫状态起伏,整条攻击线都透着一股子便秘般的迟滞感。球迷们在看台上焦虑,在社交媒体上怒吼,而这一切问题的靶心,都指向了教练席上那个固执的荷兰人——斯洛特。
战术革新?新陈代谢?这些时髦的词汇,在惨淡的战绩面前,都显得苍白无力。而斯洛特最让人看不懂的操作,就是对基耶萨的彻底“冷藏”。这已经不是战术选择的问题了,这简直是一种暴殄天物。离谱的是,就在这被严重挤压、切碎的出场时间里,基耶萨硬是砍下了2个进球。这算什么?一种无声的抗议?还是在向主教练证明,自己这把刀,依旧锋利到能划破英超任何一条防线?
但斯洛特似乎就是看不见。或者说,他不愿意看见。
我们不妨把记忆的指针拨回到2021年的那个夏天。那是属于基耶萨的夏天,也是属于蓝衣军团的夏天。在德劳内杯的赛场上,他不是速度最快的那个,却总能用第一步的爆发撕开缺口;他不是技术最花哨的那个,但每一次触球都简单、高效,直插对手心脏。半决赛对阵西班牙,加时赛那个石破天惊的进球,决赛里不知疲倦地满场飞奔,他就像一头被放出牢笼的野兽,眼睛里全是火焰。他继承了父亲恩里科·基耶萨的姓氏,更继承了那份亚平宁半岛独有的灵性与血性。他和父亲,也成了欧洲杯历史上第一对都有进球的父子兵。那一年,他23岁,风光无限,全世界都以为,一个属于他的时代,即将开启。
从佛罗伦萨的惊艳出世,到尤文图斯成为“斑马王子”,他的职业生涯轨迹,本该是一路向上的。即便是那次几乎毁掉他职业生涯的十字韧带重伤,都没能将他击垮。他回来了,带着更多的坚韧和对胜利的渴望。他选择来到英超,来到安菲尔德,本以为是加盟了一支崇尚激情与压迫的球队,一个能让他尽情挥洒天赋的舞台。谁能想到,克洛普的热血摇滚戛然而止,取而代之的,是斯洛特那套让人摸不着头脑的“新秩序”。
最难得的是基耶萨那身攻防一体的属性。在右路,他既是能完成致命一击的终结者,也是能第一时间回追到本方底线,破坏对手传中的第一道防线。这种从前场到后场全覆盖的“往返跑”能力,不正是当年克洛普“高位压迫”战术最完美的拼图吗?在球队陷入僵局,需要有人站出来不讲理地搅动局势时,除了基耶萨,利物浦阵中还有谁能担此重任?
可现在,这把尖刀,快要被斯洛特按在替补席上,磨成一把削水果的钝器了。他选择了留队,选择了忠诚,想用训练场上的汗水去打动新帅,换来的却是更深的失望。这种感觉,比一场惨败更让球员寒心。
如果斯洛特的体系里,真的容不下一个“战神”属性的基耶萨,那只能证明这套体系本身的僵化与脆弱。足球世界里,最顶级的教练,永远是因材施教,将球员的能力最大化,而不是削足适履,让天才去适应平庸的框架。
或许,离开是唯一的出路。与其在安菲尔德的板凳上耗尽自己的黄金年龄,不如选择及时止损。无论是重返熟悉的意甲,还是去往另一家懂得欣赏他的欧洲豪门,以基耶萨的能力,他根本不愁下家。
只是可惜了,安菲尔德的球迷,或许将错过亲眼见证一位真正的斗士,在KOP看台前咆哮庆祝的画面。而对于基耶萨来说,这七轮的煎熬,或许会成为他职业生涯里,一段想起来就“意难平”的插曲。是时候了,为自己的前途,再做一次关键的冲刺吧。
我们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倡导文明、健康的社会风气。如有内容调整需求,请提供相关证明以便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