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otz转换器S74-M1/2适用于航空发动机关键部件制造
114
2025-09-01
吴勇
(四)同盟会广西分会(梧州)
同盟会成立前,梧州地区的革命志士已进行活动。光绪三十年(1904年),陈祖虞(容县人,即陈协五)、陆宠廷等在梧州首创私立国民学校,聘请有革命思想的黄宏宪、刘崛等任教员,学生180人。1904年8月,胡汉民受聘任梧州中学堂总教习兼师范传习所所长,结为同志。梧州保守势力向两广学务处控告胡汉民等宣传革命,伤风败俗,胡愤然辞职归粤,国民学校被解散。1905年冬,黄兴化名张守政,从香港入梧州,在国民学堂讲学;1906年,黄兴再次到梧州进行革命工作。
由于梧州革命基础好,是广西门户,浔梧地区富庶,出省出国求学人数多,入盟者众,故1906年初,同盟会香港分会派韦立权(后改名韦日上)、刘培嵚、谭剑英(桂平人)到梧州大南门外文明书阁和浔州大湟江埠广亨号设立通讯机关,发展会员,联络各方同志。这时,广西外出求学的学生先后学成回国,有些同盟会员受派遣回国发动革命,很多人都在梧州驻足,参加各种活动。1907年广西留日学生刘古香、刘玉山、蒙经(民伟)、苏无涯、陈勉生回梧州筹备武装起义。1907年9月留日同盟会员甘乃纲、刘玉山、苏无涯、陈勉生、黄日初(缅甸华侨)、周仲良(贵州人)等返抵香港,闻刘古香在梧州活动,便入梧州,设机关于三角咀西医院。半年后赴濛江、太平、蒙山、修仁、荔浦,联络了武装民团两千多人,在桂东地区建立武装基础,并与柳州同盟会建立联系。
1907-1908年大批留日学生回国,与梧州同盟会员掀起收回西江航权的斗争,集资开办西江航运公司,成立梧州铁路公所筹筑铁路,兴办新式学堂等。
1908年同盟会总部派广西同盟分会会长刘崛回广西发动武装起义,5月,刘崛、刘古香、黄日初(缅甸华侨)、甘乃光(应该是甘乃纲)、刘玉山、陈勉生、苏无涯、周仲良等党人在梧州三角咀西医密商,决定梧州发难,浔州、柳州、玉林并举,事为梧州知府李开侁侦知,捕杀党人吴观洲(即吴觐周,同盟会元)、中学校监学黄爱存(即黄孝存)、莫如三,刘崛脱险逃到香港。1908年,胡汉民与黄兴、陈少白、柳亚子、刘崛等人先后在梧州宣传民主革命思想。1908年5月,孙中山派刘崛回广西筹备武装起义。不久,刘崛、刘古香、黄日初先后到梧州进行革命活动,未遂;
刘玉山等召集同志分往濛江、太平圩、蒙山、修仁、荔浦运动武装民团2000多人人盟。
蒙经初到梧州,便和甘德蕃(平南)、陈太龙(保皇派)合办《广西新报》,宣传革命。
1909年夏(宣统元年),同盟会骨干甘日三(即甘绍相,岑溪人,甘乃光之父)、区笠翁(区天存之父)、杨文光、侯雅鸿、刘崛等到梧州创办《广西日报》(梧州)。1910年,区家彦等又创办《梧江日报》;进步书藉在梧州公开传播;1910年,香港同盟会南方支部派遣李铁汉、陈济垣到梧州工作,即在塘基街(今大中路)由义巷开设名利客栈,作为革命活动机关;不久,李铁汉调往福建,陈济垣转往湖南,工作遂告停顿;1911年,同盟会员梁莲溪、甘建斋、钱秀斋创立《优胜者剧社》,参加者二三十人,演出节日多是宣传民族气节的传统粤剧。
1911年4月初,孙中山在日本派刘崛潜回梧州,正式设同盟会广西分会,在梧州石鼓街梁厚相宅设立同盟会机关,刘崛任分会长兼主盟人,秘书徐志翔(容县长崎),主要成员有区笠翁(即区家彦,区天存之父)、甘日三(岑溪人,甘乃光之父)、蒙经、黄宏宪、苏无涯、区绍璜、陆书燕(女党人)等30余人(一说四五十人),隶属同盟会南方支部,在分会工作的有广西、广东、湖南、贵州、四川等省人士,有留日学生、商绅、广西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学生。主要利用报纸和戏剧进行革命宣传。该分会只是梧州地区性组织,不统辖全省分会。
大都是浔、梧两府人人士:梧州(苍梧):区家彦、陈季川、区绍璜、侯雅鸿等;藤县:蒙经、苏无涯、蒙导之、陈仙石、朱秀长、周扬亚、欧冕、韦文林等;岑溪甘绍相(号日三)、陈济垣等;容县刘崛、徐志翔、杨愿公、封濯吾、陆宠廷、黄宏宪、陈祖虞等;平南卢殿林、袁恩荣、骆乔翔、梁莲溪等;桂平卢汝翼、李应元(即李秉辅、李群)、朱金针(即朱金钟)、曹启元、徐启祥、蒙卓凡等;贵县罗佩珩、潘乃德、林进才等;武宣刘玉山、廖和卿、临桂李任仁、平乐莫润庭等;
廖百芳在梧州法政学堂时加盟
也有来自广西其他地方和广东、湖南、贵州、四川等省;大部分是留日学生,在东京直接参加同盟会,少数是广西省一师学生及地方士绅。
同盟会广西分会会长刘崛
同盟会活动机关-梧州大中路由义巷内名利客栈
刘崛不久转往浔州方面活动。
(五)浔州同盟会机关
浔州府领桂平、贵县、武宣、平南、藤县五县,居浔黔两江汇流处,地区富庶,风气开通,外出留学及入盟人数甚多。各县都有一批革命骨干,如贵县的罗佩珩、潘乃德、卢志轩(应该是陈志轩),桂平的曹启光、黄熊祥、徐启祥,平南的卢殿林、袁恩荣,藤县的苏无涯,武宣的刘玉山、廖和卿。领军者为罗佩珩,1904年入日本东京同文学校,后加入同盟会。
浔州府属各地也是革命党人比较集中的地方
1907年,邑人同盟会员袁恩荣(平南人)从日本回来,参加浔郡中学堂筹建工作,藉此与当地的同盟会员联系。此后,平南县城巨商徐启祥、北河八里团总卢殿林、平南宾兴理事骆乔翔,加入同盟会。
1908年,贵县同盟会员罗佩珩从日本留学,受同盟会总部和香港南方支部派遣,回到浔州府城后,会同卢汝翼(即卢云川)等秘密组织革命机关。即与桂平人黄熊祥、曹启光(一作曹启先)、平南袁思(印)荣等密谋起义,各人分别到桂平、武宣、平南、贵县、藤县各处联络当地进步人士和散在各处的会党、绿林。
5月,其他留日同盟会员回籍后,如桂平劝学所长朱励修、桂平中学监督李应元、武宣刘玉山、藤县苏无涯,工作也很出色,声誉甚高。
1911年4月,当同盟会准备发动各地辛亥起义时,《南风报》主笔赵正平(江苏人,会员)、编辑雷沛鸿转到浔州中学堂任监督和教员,以加强该地工作。同月,刘崛入梧州建立建立广西同盟会分会后,便上桂平以浔州中学为落脚点,通过藤县温良才儿子的关系,进入大瑶山联络上郭伯牧、陈亚杠等数十支绿林武装,后到象州被捕,得当地同盟会员营救脱险,逃到香港,所以没有参加后来的浔州五县大起义。
到了广州起义前夕,罗等革命党人在各地联络到的绿林、会党已不下数千人,远在柳州得绿林头目沈鸿英也有过联系。
贵县陈志轩、平南卢殿林、武宣廖和卿等也分别在各县秘密从事宣传和组织工作,使得同盟会的主张在郁江和黔江沿岸城镇中得到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