舆论大逆转:以色列是如何从“大卫”变成“歌利亚”的?

97 2025-11-24 10:04

人设这东西,一旦崩了,就跟摔碎的手机屏幕一样,怎么看都别扭,划拉一下还可能割着自己的手。

以色列,这个曾经顶着“悲情英雄”、“中东唯一民主灯塔”光环的国家,现在就面临这种尴尬。

全世界的风向,正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从同情转向嫌弃,甚至厌恶。

这事儿不是空穴来风,也不是什么阴谋论,而是阳谋。

说白了,就是以色列自己把路走窄了,把一手好牌打得稀烂。

咱们先来看最直接的导火索,加沙。

这地方从2023年10月开始,就没消停过。

哈马斯搞了次恐怖袭击,这事儿没得洗,必须谴责。

但接下来以色列的操作,就让全世界的观众都看不懂了。

你见过小区里有人拿弹弓打了你家玻璃,你反手把人家整栋楼给炸了的吗?

以色列就这么干了。

两年多的时间里,加沙被炸成了什么样?

死亡人数超过六万,这还只是统计到的。

什么概念?

一个中等规模的城镇,直接从地球上被抹去了。

魔幻的是,死的绝大多数是平民,其中好多是孩子。

联合国、人权观察、大赦国际这些组织,天天发报告,措辞越来越狠。

从“过度使用武力”到“可能构成战争罪”,再到2025年9月,联合国调查小组直接甩出王炸——“种族灭绝”。

这个词一出来,性质就全变了。

种族灭绝不是说你杀人多就算的,核心是“意图”。

故意断水断电断粮,故意轰炸医院和避难所,故意让一个地区的人活不下去。

证据?

堆积如山。

加沙北部的人为了活命,开始挖井找水,孩子们在垃圾堆里捡食物残渣。

这画面通过手机传遍世界,冲击力比任何官方声明都强一万倍。

这就叫“叙事崩塌”。

过去,以色列的叙事是“我们被恐怖分子包围,我们是在自卫”。

现在,全世界普通人看到的叙事是:一边是扔石头的巴勒斯坦人,另一边是开着F-16和梅卡瓦坦克的国防军。

这种力量对比,悬殊到让人没法再相信“自卫”的说法。

你这是自卫?

你这是降维打击。

如果说加沙是急症,那西岸就是慢性病,几十年了,一直在恶化。

从1967年六日战争开始,以色列就占着那块地,然后开始玩一种叫“切香肠”的战术。

今天建个定居点,明天修条路,后天立个哨所。

联合国天天喊“非法!违反日内瓦公约!”,以色列理都不理,当耳旁风。

你喊你的,我建我的。

结果呢?

巴勒斯坦人的地盘被分割得七零八落,像一张被撕碎的纸。

危机集团2025年的报告说,以色列正在加速吞并,拆巴勒斯坦人的房子,建隔离墙。

说白了,就是温水煮青蛙,让你慢慢地、不知不觉地就没了生存空间。

这种做法,比直接开战更阴险,也更让人反感。

而在国际舞台上,以色列的表现更是堪称灾难级公关。

你以为外交官都是文质彬彬的?

以色列的大使们简直是行为艺术家。

2019年,在安理会直接掏出《圣经》,说这地是上帝应许的,你们别瞎掺和。

这操作直接把现代国际法干回了神话时代。

2023年,又举着块石头,声泪俱下地说巴勒斯坦人就用这个杀人。

大哥,你家用枪炮回应石头,还好意思哭?

最炸裂的是2024年,大使当着全世界的面,把《联合国宪章》塞进碎纸机里撕了。

这叫什么?

掀桌子。

意思就是,你们定的规矩,老子不玩了。

这种蔑视国际规则的态度,后果很严重。

联合国人权理事会每年至少喷以色列四次,报告里点名道姓,说以军故意袭击医疗队,杀了142名联合国员工。

以色列的回应永远是三板斧:否认、谴责、说你偏见。

一来二去,大家就看明白了,跟这哥们讲道理是没用的,他活在自己的世界里。

民意是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从2023年10月到2025年10月,全球爆发了超过4.9万场亲巴勒斯坦的示威。

荷兰25万人上街,要求政府别再卖武器给以色列;土耳其人直接烧以色列国旗;连最铁的盟友美国,内部都开始分裂。

布鲁金斯学会2025年的报告显示,45%的美国选民认为以色列在搞种族灭绝,尤其是在民主党和年轻人里,这个比例高得吓人。

街头政治正在倒逼白宫。

经济上的反噬也来了。

BDS(抵制、撤资、制裁)运动搞得有声有色。

星巴克莫名躺枪,销售额暴跌,关店裁员。

亚马逊和谷歌的员工闹罢工,因为公司跟以色列有军事合同。

投资者也开始用脚投票,以色列的初创科技企业,曾经是资本的宠儿,现在成了烫手山芋。

这就是市场的逻辑,大家怕沾上血。

更深层次的原因,是以色列似乎忘了自己是怎么来的。

二战后,犹太人建国,全世界是同情的。

像辛德勒、何凤山这样的国际义人,倾家荡产、冒着生命危险去救犹太人。

但以色列建国后,对这些恩人的感谢,来得总有点迟。

这种“忘恩负义”的标签一旦贴上,就很难撕下来。

现在,当以色列用曾经的受害者身份,去行加害者之实的时候,那种道德上的反差,让很多人无法接受。

这就像一个曾经被校园霸凌的孩子,长大后成了更凶狠的施暴者,这会让人觉得既可悲又可恨。

说到底,全世界越来越讨厌以色列,不是因为反犹,而是反对它现在的这套做法。

这种仗着背后有大哥(美国)撑腰,就不把国际法和人道主义当回事的霸道行径,已经透支了它几十年积累下来的所有同情分。

当一个国家的行为,让全世界的普通人都觉得“太过分了”的时候,无论它有多少历史的委屈,有多少现实的考量,它的“人设”崩塌,都只是时间问题。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民意这艘大船,已经调转了方向。

以色列如果还沉浸在“上帝选民”的旧梦里,不肯面对现实,那未来等待它的,只会是更深的孤立和更大的麻烦。

毕竟,地球村里,没人喜欢一个不守规矩还特能打的邻居。

下一篇:福建舰刚开始上班,美方突然发现不对劲,拍到了一个从未见过的装置
上一篇:华尔街狂欢背后,数千万人排队领食物,SNAP告急
推荐资讯